科研产出
甜菜碱对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9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皖南黄兔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B组)、0.3%(C组)和0.6%甜菜碱(D组)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公兔相比,试验中期B和D组公兔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B组公兔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到末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末期C、D组公兔AST含量显著降低(P<0.05),D组母兔LDH含量也较对照组母兔显著降低(P<0.05);试验末期饲粮中添加甜菜碱降低了公兔的MDA含量,其中B、D组公兔显著低于对照组公兔(P<0.05).在不区分性别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试验末期皖南黄兔血液中AST、LDH和MDA的含量.


烤烟品种"翠碧一号"不同等级烟叶分切加工质量的对比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加工与分切加工对成品片烟质量的影响,为打叶复烤精细化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翠碧一号"烤烟品种C2F、C3F和C4F烟叶为试验载体,研究了常规加工与掺配叶尖加工对成品片烟质量均匀性指标、经济指标、常规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分切加工提高了出片率和产品得率;分切加工使烟碱值趋于适中,糖碱比和钾氯比更加协调;分切加工后,香气量有所提升,烟气的细腻程度有所提升,余味和甜度有所增加,劲头趋于平和,感官质量略有提升.[结论]分切加工提高了中部上等烟比例,烟叶的配伍性和可用性有所提高,烟叶的综合使用价值有所提高.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关键词: 秸秆炭化 水稻-小麦轮作 玉米-小麦轮作 产量 土壤理化性状


长期三水平磷肥施用梯度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素缺乏是砂姜黑土区作物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然而不同磷肥施用量如何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尚不清楚。以安徽蒙城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P0(不施磷肥)、P1(P2O545 kg·hm~(–2))和P2(P2O590kg·hm~(–2))三个磷肥施用梯度,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之间关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磷肥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与P0相比,P2处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磷、有效磷和铵态氮分别增长10.33%、31.36%、40.00%、384.19%和79.4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砂姜黑土中的优势菌,相对丰度分别为40.16%、19.75%和14.91%。长期施用磷肥可显著提高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结构:P1和P2处理中的香农指数分别较P0处理提高2.49%和4.52%;具有溶磷作用的3个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3个属(Terracoccus、Flavisolibacter和Arthrobacter)相对丰度随磷肥施入而显著升高,而一些寡营养型细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具有反硝化作用(Kaistobacter和Rhodanobacter)和固氮作用(Bradyrhizobium和Burkholderia)的细菌相对丰度则在P2处理中显著降低。主坐标和多元回归树分析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和全磷是导致不同磷肥处理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b-葡糖苷酶、蛋白酶和脱氢酶等活性均随磷肥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活性则没有显著变化。上述四种酶活性均与拟杆菌门、Flavisolibacter属等在施磷处理中富集的微生物成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导致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驱动土壤细菌群落变化,从而提高与碳氮循环转化相关微生物活性,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全磷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的关键理化因子。


淮北砂姜黑土小麦高效锌肥施用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锌方式对淮北砂姜黑土小麦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适宜施锌量。[方法]设置0、15、30和60 kg/hm~2 ZnSO_4·7H_2O土壤基施用量,收获期考察小麦产量结构性状。[结果]施锌对小麦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年试验,与对照相比,单纯土壤基施15、30和60 kg/hm~2 ZnSO_4·7H_2O处理的增产率分别为0.43%~3.50%、4.38%~9.85%和4.25%~10.04%,平均增产2.26%、7.13%和6.81%。施锌增收508~1 086元/hm~2,施锌产投比达2.82∶1.00~22.74∶1.00。[结论]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当前生产水平下,小麦适宜施锌方式为土壤基施ZnSO_4·7H_2O 15~30 kg/hm~2。


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噻呋酰胺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对2016年从河南省15个地市分离的98株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噻呋酰胺的EC_(50)值分布于0.009~0.405μg·mL~(-1),小麦纹枯病菌群体中存在对噻呋酰胺敏感性较低的亚群体,将其中呈连续单峰频次正态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的平均EC_(50)值(0.043±0.019μg·mL~(-1))作为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及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市内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即EC_(50)值)差异较大,EC_(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为1.78~34.89,而不同地市的菌株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噻呋酰胺EC_(50)平均值为0.035~0.155μg·mL~(-1),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41倍,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噻呋酰胺对病菌的毒力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毒力间无明显相关性。综上所述,河南省大部分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噻呋酰胺较为敏感,可将其作为综合防控的备选药剂;生产中可将噻呋酰胺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4种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高钾用量和根区施肥可提升皖南不同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钾是烟叶的品质元素之一,提升烟叶钾含量一直是我国烟草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选取安徽烤烟主产区皖南宣城市砂土与黏土两类典型土壤,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研究田间条件下不同高钾用量水平与施肥方式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全层混施方式下,随着施钾量增加(0、300、600、900、1 200、1 800、2400mg/kg,以纯K计),两种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均显著上升,呈先快速增加而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在钾肥用量低于1 200 mg/kg时,每增加钾肥用量100 mg/kg,砂土和黏土烟叶不同部位钾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4 g/kg和1.0 g/kg。更高钾肥用量可使砂土烟叶钾平均含量提升到44.0 g/kg,黏土则只能提升到26.2 g/kg。两类土壤钾肥效果差异极大的原因与土壤固钾能力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烟叶钾含量呈线性相关,而黏土钾肥固定率平均为71%,远高于砂土的25%,这是两种质地土壤钾肥肥效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常规同等钾肥用量条件下(K2O25kg/667m2),氮磷钾根区集中施用较常规条施显著促进了烟叶对钾的吸收,提升了烟叶钾含量,而且砂土的效果要好于黏土,其原因也与根区施肥可显著提升烟叶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关。以上结果表明,选择固钾能力弱的土壤,提高钾肥用量并改进施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皖南烟叶钾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