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效果
《植物保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杀线剂氟吡菌酰胺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作用效果,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时期该药剂对线虫侵入、根结和雌虫数量以及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黄瓜幼苗移栽前进行土壤处理,氟吡菌酰胺施用剂量为31.25μg/株时,每株2龄幼虫侵染数量和根结数量分别为11.3条和6.4个,相比对照处理显著减少;在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后0~11 d,以施药量为125μg/株的氟吡菌酰胺进行灌根时,可大幅减少根结数量,每株根结数量减少至12.8~22.5个,同时,施药后根系内未见成熟雌虫产生;在接种后15 d,以施药量为250μg/株的氟吡菌酰胺进行灌根时,可大幅减少根内成熟雌虫数量,每株雌虫数量减少至16.9条;接种后20 d施药,施药量为500μg/株时可大幅减少根部产生的根结线虫卵块数量,每株卵块数量减少至18.9个。表明氟吡菌酰胺能抑制土壤内线虫对黄瓜根系的侵染并抑制根内线虫发育,但随着施药时间的推迟,防治已侵入根系的线虫需增加施药剂量,在生产上使用氟吡菌酰胺防治根结线虫病应在作物移栽前或线虫侵染早期施药效果更好。


湖南省永兴基地烟叶质量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化学成分、加工质量稳定性方面对2015—2017年郴州永兴基地烟叶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外观质量:整体来看,近3年永兴基地烟叶外观质量较为稳定。②感官质量:永兴基地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稳定性较好,下部烟叶感官质量逐年有所提升。③化学成分:永兴基地烟叶烟碱含量上部叶和下部叶逐年降低,烟叶两糖比、钾氯比均在标准范围内;下部叶氮碱比近3年来逐年有所提高,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均在标准范围内。④加工质量稳定性:从近3年烟叶模块变异系数结果看,2017年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均小于2.815%,比2016年(均小于3.153%)略有提升,烟叶均质化加工水平得到稳定提高。
关键词: 烟叶 外观质量 感官质量 化学成分 加工质量稳定性 湖南永兴


池塘养殖跑道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及集污区固相分布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流状态,在水面区域形成的高速流场受重力和惯性作用沿养殖跑X轴方向由液面向底部下扫推进,推进到底部后流场趋于稳定。下扫推进过程中在前挡水墙与底部之间形成固有回流区,回流区特征长度与推水口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固相颗粒在养殖跑道对应的集污区里呈"U"形沉积分布,其中直径大于1.30 mm的固相颗粒沉积率在85%以上,直径小于0.60mm的沉积率在44.13%以下,总沉积率为37.77%。研究表明,使用DDPM模型可初步评估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对固相颗粒沉积的影响,系统中集污区对直径0.60~2.00 mm固相颗粒的沉积效果显著。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场 模型 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流体力学 多相流 沉积率


高山四季豆一年两茬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19
摘要:安徽省大别山区生产的四季豆品质好、产量高,但受高温、多雨等影响,存在用工成本高、病害控制难、严重影响效益等问题,结合高山气候特点及生产实践,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茬口安排、整地施肥、播种密度、搭架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8个方面,提出了高山四季豆一年两茬栽培技术,效果良好。


黄淮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栽品种根系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摘要: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茶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茶业通报 》 2019
摘要:研究应用于茶园的土壤调理剂,将为改善茶园土壤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土壤调理剂的分类及功能为基础,对茶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并就评价标准、应用成本及潜在风险等三个方面指出其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对我国茶园土壤环境改善的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笔者认为:在茶园土壤中,适宜地选择并应用土壤调理剂,将有助于改善土壤酸化现状及土壤微生态环境,并可优化土壤物理性状,为茶叶增产、增质奠定坚实基础.


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是影响其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改良其土壤结构,基于安徽龙亢农场砂姜黑土耕作定位试验基地,设置免耕、旋耕、深松和深翻四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0~40 cm土层土壤物理结构、玉米根系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育期内,免耕处理下0~40cm土壤平均容重和紧实度分别为1.52~1.57g·cm~(–3)和926~1 748 kPa,高于其他耕作处理;0~10 cm土层有效水分库容和饱和导水率低于其他耕作处理,分别仅为0.12 cm~3·cm~(–3)和3.5×10~(–5)mm·min~(–1);根系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根长密度和根干物质的量密度较其他耕作方式分别降低42.5%~117%、35%~73.9%;2016—2017周年作物产量较深松和深翻降低8%~12%。2)与旋耕和深松相比,深翻处理下10~20cm土壤容重和10~30 cm土壤穿透阻力分别降低至1.39~1.51 g·cm~(–3)和725~1 575kPa,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提高至4.15×10~(–2) mm·min~(–1),0~20 cm土壤有效水分库容提高至17.9%~18.4%,促进了0~10 cm土层根系发育,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3)相关分析表明根长密度与土壤容重(r=–0.74**,P <0.01)和穿透阻力(r=–0.73**,P <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深翻改良砂姜黑土结构效果明显,有利于作物生长,为该区较适宜的耕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