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比较研究
《杂草学报 》 2018
摘要:为探索安全有效地防除乱草的除草剂及除草剂组合,在安徽省旱直播水稻田内开展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乱草能起封闭作用的除草剂有450 g/L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120 g/L草酮乳油和35%丙炔·丁草胺水乳剂,这3种药剂可使田间乱草出苗率明显降低;对防治乱草有效的茎叶喷雾除草剂则是10%唑酰草胺乳油、5%嘧啶肟草醚乳油与10%氰氟草酯乳油的复配剂,此外,300 g/L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悬浮剂对乱草的防效更明显,未来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潜力。
关键词: 乱草 稻田 封闭式除草剂 茎叶喷雾式除草剂 防效 产量
始穗期喷施植物激素对旱稻部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18
摘要:目的:研究始穗期喷施芸苔素内酯(BR)、吲哚乙酸(IAA)、6-苄基腺嘌呤(6-BA)、赤霉酸(GA3)对国审稻"绿旱1号"生长后期部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始穗期喷施6-BA IAA、GA3、BR四种植物激素,以清水为对照。结果:于始穗期喷施BR、IAA、6-BA、GA3四种激素均能提高旱稻后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效叶面积指数及光合速率,促进灌浆结实,穗实粒数及粒重显著提高,较对照分别增产8.84%、10.26%、14.62%和7.42%,其中BR、GA3处理较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IAA、6-BA处理较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始穗期喷施BR、IAA、6-BA、GA3四种激素能改善旱稻生长后期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淮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给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指导,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植株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结合自然低温下田间冻害情况及产量表现等,对主栽品种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返青期-12℃以下时品种的抗寒性急剧下降;播期间小麦植株的抗寒性表现为:晚播>适播>早播;电解质渗出率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地域间抗寒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育成品种抗寒性强弱表现为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筛选出一批抗寒高产品种,如‘良星66’、‘山农20’、‘济麦22’、‘烟农19’等,可作为安徽淮北地区早播条件下种植的理想品种。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小麦 早播 低温 产量 抗寒性 品种筛选 安徽省
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砂姜黑土夏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花生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对砂姜黑土夏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干物质质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根茎的干物质质量呈"S"型变化趋势、叶干物质质量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荚果干物质质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并在成熟期达到峰值。从苗期到成熟期,各处理花生植株干物质累积总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干物质累积速率呈现"慢—快—慢"的"S"型动态变化趋势。产量形成期对照、复合肥和炭基肥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长,该时期累积总量分别占全生育期干物质总量的59.24%、57.87%和65.88%,且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均以炭基肥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炭基肥处理的花生功能叶SPAD值在不同生育期均高于复合肥和对照处理,荚果产量为4366.01kg·hm~(-2),较对照和复合肥分别增产29.58%和11.78%,差异显著。
关键词: 炭基缓释花生专用肥 砂姜黑土 夏花生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特性、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茶业通报 》 2018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人工开沟施基肥和追肥(DD)为对照,研究了机械施基肥、人工开沟施追肥(MD),机械施基肥、机械施追肥(MM),机械施基肥、人工撒施追肥(MB)等机械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施肥对春茶前、夏季茶园土壤紧实度有较好的降低作用,降幅为MM>MB>MD,MM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紧实度;机械施基肥对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仅能维持到夏季;与DD处理相比,MB会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容重,MM和MD处理未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施肥方式对表层及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中MM处理对夏季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作用最大;与DD处理相比,机械施肥或人工撒施鲜叶产量下降,但不显著(P>0.05),对春、夏茶叶品质成分亦无显著影响。因此,茶园机械施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无不良影响,甚至稍有改善,对春、夏茶叶产量和品质无显著影响,可以替代人工施肥。
缓释尿素对两种土壤小麦氮素运转、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安徽小麦花后氮素运转特征和土壤氮素盈余的影响,分别选择安徽省北方小麦产区小麦—玉米轮作和南方小麦产区小麦—水稻轮作方式,土壤类型分别为两合土和黄棕壤,设置不施氮肥处理(CK)、农民习惯处理(Ncon)、减少普通尿素用量的优化氮素处理(Nopt)、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SRU1、SRU2、SRU3)和普通尿素全部基施处理(SRU4),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在两种土壤上小麦花后氮素转运、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无机氮积累量。结果表明:与黄棕壤比较,相同施肥处理两合土上小麦产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运转量显著增加,平均分别增加了71.8%,199.1%和25.8%,而氮素转移率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余量平均分别降低16.1%和49.7%。在两种土壤上,与Ncon比较,缓释尿素及其掺混普通尿素处理小麦产量差异不大,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黄棕壤和两合土上增幅分别达43.7%~91.9%和6.6%~26.9%,以缓释尿素掺混普通尿素比例2∶1处理(SRU2)最高;与Nopt相比,仅两合土上SRU2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在小麦生育后期,农民习惯施肥处理0—30cm土壤NO_3~-—N和NH_4~+—N积累量明显高于缓释尿素处理,且土壤氮素盈余量高于其他处理。缓释尿素与尿素掺混实现了一次性简化施肥,可保障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土壤氮素盈余量及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关键词: 小麦 缓释尿素 氮素运转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铵态氮
增施有机肥对稻田亚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8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耕层(0~15 cm)和亚耕层(15~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牛粪和饼肥明显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0~15 cm土层,增幅分别为32.17%和10.96%、30.69%和6.56%、131.48%和31.74%;在15~30 cm土层,增幅分别为10.72%和4.77%、6.72%和3.64%、62.69%和11.40%。增施有机肥后水稻产量增加、年度间稳定性提升,其中增施牛粪后产量增加7.98%,变异系数降低3.90个百分点,增施饼肥后产量增加7.72%,变异系数降低3.2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和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在亚耕层产量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耕层。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P<0.01)影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综上,增施有机肥在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上均有较好效果,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对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生产上要重视对亚耕层土壤的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