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紫色乌塌菜新品种‘丽紫1号’

园艺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色乌塌菜新品种‘丽紫1号’是以雄性不育系PW-10-03为母本,自交系PW-09-06为父本杂交而成。植株半塌地,株高15~16 cm,开展度38~43 cm。外叶紫黑色有光泽,心叶泛紫红,叶柄绿白色、扁平微凹。叶片花青素含量712.49 mg·kg-1,叶片质地柔嫩。单株质量约590 g,产量约64 605kg·hm-2。田间综合表现佳,适宜在长江、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秋冬露地栽培。

关键词: 乌塌菜 紫色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对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淮北地区玉米生产的适宜秸秆覆盖量,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M0(0 kg/hm2)、M1(3 000 kg/hm2)、M2(6 000 kg/hm2)、M3(9 000 kg/hm2)、M4(12 000 kg/hm2)、M5(15 000 kg/hm2)和M6(18 000 kg/hm2)对玉米生长、光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节间长和株高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可显著增加玉米叶绿素密度和单株绿叶面积,但当秸秆覆盖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不同秸秆覆盖量效果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玉米群体干物重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并以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和M6在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增加了24.6%,17.2%,13.7%,8.6%和2.0%,2.3%,1.9%,0.8%。玉米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秸秆覆盖的影响明显,M4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M0,而Fo却显著低于M0。玉米产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M4最高,M0最低,分别为10 186.8,9 365.1 kg/hm2。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密度、单株绿叶面积、群体干物重、实际光化学效率与产量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淮北地区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12 000 kg/hm2,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皆不利于增产。

关键词: 叶绿素密度 单株绿叶面积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i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烟草病毒

中国烟草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可以利用小干扰RNA(siRNA)机制干扰体内RNA病毒的增殖,从而获得对该病毒的免疫能力。为了快速检测田间烟草病毒病种类和发现烟草新病毒,本文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烟草的小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软件velvet version 1.1.06对测得的短序列进行组装,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将得到的重叠群进行数据库比对寻找其中的病毒序列。研究结果得出我国安徽皖南烟区烟草存在PVY、CMV、TMV和TVBMV等RNA病毒。检测到3个重叠群与Potato leafroll virus部分同源,同源性低于90%,疑似一种烟草新病毒。至此建立了检测烟草病毒和发现新病毒的一种新方法,可用于大田烟草病毒的本底调查。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小干扰RNA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对天然富硒土壤硒的吸收及转运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晚稻"皖稻20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硒含量(0.5、1.0、1.5 mg·kg-1)土壤对水稻产量、硒的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硒含量≤1.5 mg·kg-1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水稻根系、茎叶和籽粒中的硒含量均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根系>茎叶>籽粒的特点,籽粒各组成部分的硒含量呈现米糠>精米>稻壳的特点;水稻根系能从富硒土壤中富集硒,根系硒的吸收系数达1.86,而硒向籽粒的转运和积累则相对恒定,转运系数为0.53~0.59;土壤硒含量为0.5~1.0 mg·kg-1所产的富硒大米(0.15~0.20 mg Se·kg-1),可满足人体60~80μg·d-1硒的需要量,而土壤硒含量≥1.5mg·kg-1所产大米硒含量达到0.319 mg·kg-1,超出粮食硒含量安全标准.综合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表现,在富硒土壤(0.5~1.0 mg·kg-1)上直接生产富硒大米,而不需要添加外源硒,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污染.

关键词: 水稻 富硒土壤 吸收与转运 分布 富硒大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模式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模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定点定时调查法,于2010—2012年对棉田杂草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物种多样性,并以灰色关联度法分析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数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皖西南棉区直播棉田杂草种类有13科24种。棉田杂草出苗有2次高峰,分别在5—6月和8—9月。棉田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年度间变化较一致,但物种丰富度变化较大。周积温、周最高积温和周最低积温是影响皖西南直播棉田杂草群落出苗数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另外还受降水量影响。5—6月的杂草出苗高峰期是棉田杂草重点防治时期;相对占优势的杂草有牛筋草、千金子、旱稗、通泉草和马齿苋,是棉田杂草重点防治对象。

关键词: 直播棉田 杂草群落 出苗模式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度

改良剂对土壤酸碱度和烤烟生长及烟叶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酸性植烟土壤改良剂,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改良剂(生石灰、白云石粉和熟石灰,用量为0.66 g/kg风干土)对酸性土壤p H、烟株生长和烟叶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白云石粉均能提高土壤p H,其中生石灰提高的幅度达到0.52单位;改良剂能够促进根系的生长,增加烟株干物质的积累,生石灰、白云石粉、熟石灰处理旺长期烟株总干重分别增加了13%、9%和17%;白云石粉处理增加了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石灰处理则降低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白云石粉处理显著增加了烟叶的Cd含量,而石灰处理则降低了烟叶的Cd含量,但各处理烟叶中重金属含量均较低。综合考虑改良剂的效果和烟叶的安全性,石灰是烟区酸性土壤改良、提高烟叶产量和安全性的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 烤烟 酸性土壤 重金属 石灰 白云石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主产烟区亳州市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研究

土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亳州市谯城区是皖北烟叶主产区,但烟叶钾含量低,导致烟叶品质不高。土壤钾素状况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谯城区90个典型农田的耕作层土壤,测定了其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旨在摸清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通过指导钾肥施用提高烟叶含钾量。研究结果表明: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高,但现烟叶种植集中的西北部是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最低的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种烟少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种烟多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呈勉强平衡或亏损状态;西北部应加大烟叶种植期间钾肥施用量,并可以考虑在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的西南部和中部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关键词: 土壤钾素 耕作层 成土母质 亳州市谯城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枯萎病的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愈来愈普遍,从而导致草莓枯萎病日趋严重。草莓枯萎病是主要的土传性连作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病源菌的形态与分子鉴定、循环与传递、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抗性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枯萎菌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现行防治方法很难大面积的推广的诸多影响因素,进一步认同培育兼有日系草莓品质的抗枯萎病品种是解决草莓枯萎病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作者认为通过分子技术对草莓枯萎病抗性QTL及其附近的抗性基因进行研究来获得枯萎病抗性QTL位点及其相关的抗性基因,对于研究草莓枯萎病的抗性遗传和高效育种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草莓 枯萎病 抗病育种 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糖米糕的工艺及感官质构评定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传统米糕的质构性状及其营养品质,尝试将菊糖添加到米糕中。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加水量、糯米粉和粳米粉配比以及菊糖添加量等因素对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菊糖米糕的感官评价和TPA有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菊糖米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57.5%、糯米粉与粳米粉配比3∶2(g/g)、菊糖添加量3%;菊糖米糕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等TPA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应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质构分析是菊糖米糕品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菊糖 米糕 质构分析 感官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效应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其合理有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秸秆还田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促进养分循环利用和缓解土壤酸化等特点,对减少化肥施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资源高效利用认识的深入,秸秆还田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在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钾素与化肥钾的等效性等方面对秸秆还田的钾素效应进行了综述。还田秸秆初期主要是通过自身钾素释放提高当季土壤速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还田还可能促进矿物钾的释放;有效的秸秆还田不仅能够为土壤提供大量氮、磷、钾等速效养分,而且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增加作物产量。中国目前秸秆有效还田仍然不足1/3,与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强秸秆还田率将能缓解中国耕地土壤钾素缺乏与钾矿资源不足的矛盾。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宜秸秆还田量及其与化肥钾的合理配置,短期试验结合长期监测以探讨秸秆还田对钾素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秸秆有效还田,促进土壤-作物钾素高效循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钾素 秸秆钾 化肥钾 养分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