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与生长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黄鳝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规律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32℃条件下,黄鳝仔稚鱼体重、体长的平均日增长率分别为12.3%、5.6%。体重(M)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00 1D2+0.001D+0.012 4(r2=0.969 2);体长(L)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0.003 7D2+0.224 8D+1.732 2(r2=0.991 7);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L=1.697 5D0.333 7(r2=0.984 7)。结果还表明,8日龄仔鱼在24 h内均有摄食,无明显节律性;21日龄稚鱼的全天摄食率均为100%,但摄食强度在16:00—04:00较高;35日龄稚鱼呈现明显的摄食节律,属于夜间摄食类型,摄食高峰出现在20:00、04:00,摄食率为100%。


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对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5日龄樱桃谷SM3肉鸭3 38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个重复,试验1、2、3组各5个重复,每个重复单圈饲养,每个圈17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粮用发酵芝麻粕等营养替代对照组饲粮中的8%豆粕,试验2和3组分别用发酵芝麻粕等比例替代对照组饲粮中的4%和8%豆粕,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各组鸭的平均日增重、料增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1和3组屠宰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03%(P<0.01)和3.27%(P<0.01);试验1、2和3组半净膛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5%(P<0.01)、2.73%(P<0.05)、和3.98%(P<0.01);试验1、2和3组全净膛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81%(P<0.05)、3.09%(P>0.05)、和4.71%(P<0.01);试验1、2和3组胸肌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14%(P<0.01)、20.44%(P<0.01)和22.79%(P<0.01)。2)试验1、2和3组鸡胸肌蒸煮损失和失水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胸肌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多种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鸭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1、2和3组鸭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5.29%(P<0.01)、21.19%(P>0.05)和30.33%(P>0.05)。由此可见,鸭饲粮中用4%~8%发酵芝麻粕替代豆粕是可行的。


常用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采用常用的分离培养肾细胞方法比较分离培养肾细胞,并提出优化方案。[方法]A法:组织块培养法;B法:1%胶原酶消化分离法;C法:5%胰蛋白酶消化法;D法:0.5%胰蛋白酶-0.02%EDTA连续分离法。[结果]A法初期细胞生长不好,1周后生长良好;B法、C法细胞贴壁状况较好,但细胞生长不均一,呈丘陵状生长,细胞产量较少;采用D法消化肾组织块,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细胞,并且细胞生长整齐、均一,能够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结论]使用D法分离培养肾细胞优于其他3种方法,试验效果最佳。


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的选育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2
摘要: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通过德系安哥拉兔、新西兰白兔两品种间杂交以及20余年的继代选育后,成功培育了我国第2个国家级长毛兔新品种——皖系长毛兔。该品种兔体型中等,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4258.26 g、51.85 cm和33.47 cm,且前期生长速度较快,5月龄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7.10%;产毛量、粗毛率均较高,5~8月龄91 d养毛期一次剪毛量公、母兔分别为278.74 g和288.03 g,估测年产毛量分别为1 114.96 g和1 152.12 g,11月龄刀剪毛粗毛率公、母兔分别为16.2%和17.8%;毛品质优良,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粗毛分别为9.55 cm、47.04μm、24.33cN和47.33%,细毛分别为7.36 cm、15.64μm、4.73cN和45.37%;繁殖性能适中,头胎产仔7.21只,产活仔6.82只,3周龄窝重2 243.71g,2月龄体重1573.81g。皖系长毛兔遗传性能稳定。运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估测法,对其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11月龄产毛量、粗毛率和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3296、0.2124和0.4293;窝产仔数、泌乳力及断奶窝仔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156 4、0.134 3和0.144 7。


冷浸田不同磷源及用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皖南山区冷浸田综合治理和水稻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设置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磷能够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易造成中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恶化群体结构和质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钙镁磷肥能够促进水稻前期分蘖,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显著。[结论]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为宜。


淮南麻黄鸡生长曲线拟合及开产性状相关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淮南麻黄鸡1~16周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同时对20周龄体重、开产日龄以及开产蛋重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生长曲线模型中,von Bertalanffy模型在拟合度和预测淮南麻黄鸡1~16周龄体重效果相对较好,公、母鸡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4和0.996,极限体重分别为2 200 g和1 333 g。淮南麻黄鸡20周龄体重、开产日龄与开产蛋重均呈正相关(P<0.01)。


4种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绿康源(试验Ⅰ组)、1%绿康源+0.1%合生素(试验Ⅱ组)、0.1%合生素(试验Ⅲ组)、2%小肽(试验Ⅳ组),连续投喂300尾初始体重3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gibelio)60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试验Ⅲ、Ⅳ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Ⅲ、Ⅳ组的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中仅后者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除试验Ⅱ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不同添加剂对血清SOD、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肝胰脏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试验Ⅲ组显示明显的促生长和抗氧化效果,试验Ⅰ、Ⅱ组对提高试验鱼的抗氧化作用明显,试验Ⅳ组则生长最佳。


江淮水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牛业科学 》 2011
摘要:2006年到2008年我们在调查安徽省地方黄牛、水牛资源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牛类群江淮水牛,为役肉兼用型,体型中等偏大,性情温顺,可以放牧也可以舍饲,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肉用性能较低,但肉质较好。成年公、母牛平均体高、体重分别为140.6 cm、137.2cm和550 kg4、83 kg。肉用性能较低,公、母牛屠宰率分别为48.5%、48.2%,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18~25 d,发情持续期2~3 d,妊娠期为330 d左右,泌乳期为7~8个月,产乳量为600~800 kg。选育、保种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为以后的保种和改良选育打下基础。


南德温杂交三代牛的育肥效果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 》 2011
摘要:为了测定南德温杂交三代牛(F3)的生长性能、育肥效果,特在蚌埠近郊及三县进行了南杂F3牛饲养情况调查与6、12和18月龄生长性能指标测定,并进行了南杂F3牛与本地黄杂牛育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杂F3牛适应性强,在农家饲养条件下,6月龄的体斜长较当地黄杂牛提高13.06%(P<0.05);12月龄体斜长和后管围分别提高15.52%(P<0.05)和11.39%(P<0.05);6~12月龄和12~18月龄平均日增重比当地黄杂牛分别提高9.30%(P<0.05)和8.48%(P<0.05);6、12和18月龄体重分别提高30.77%(P<0.01)、21.59%(P<0.01)和18.60%(P<0.01)。在相同强度育肥条件下,南杂F3牛日均耗精料2.61 kg,采食粗饲料17.72 kg,平均日增重达1 329.50 g,较当地牛提高17.43%(P<0.01),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及高档肉块比均高于本地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较饲养本地牛提高70.46%(P<0.01),育肥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