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rowth(模糊匹配)
176条记录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13个油菜主产县市发病油菜上分离获得85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4个不同品种油菜的致病力,同时测定了全部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和部分菌株的产草酸能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品种油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品种油菜的致病力也不同,4个油菜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油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产草酸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2=0.7429,P<0.05),而与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致病力分化 草酸产生量 生长速率 地理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然降水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小麦高产节水耕作技术,在2011-2013小麦生长季,通过定位试验,以安徽大面积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深松+播后镇压、旋耕+播后镇压、旋耕和复式播种作业5种耕作方式下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下小麦田间出苗率均在70%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小麦生产对田间出苗的要求。在5个处理中,旋耕+播后镇压处理出苗率最高,达83%;复式播种作业处理的单株次生根数最高,2年在生育后期分别达到24.2和28.9条;旋耕+播后镇压处理2年平均及各年度的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 206.8、8 175.5和8 238.0kg·hm-2,复式播种作业次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旋耕处理在小麦生育后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而4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本试验条件下,旋耕+播后镇压是小麦兼顾高产节水的最优耕作播种方式。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限定日投喂率时,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对照组以高蛋白质饲料日投喂2次,HC2、HL2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2次,HC4、HL4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4次。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初始体重为(13.18±0.24)g的健康异育银鲫。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L4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HC4、HL4组肝体指数显著增大(P<0.05)。2)HC4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HC2组(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HL4组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3)HL4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HC4、HC2组肝胰脏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除HL4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HL2组(P<0.05)外,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日投喂率一定的前提下,投喂频率由2次/d增至4次/d降低了异育银鲫对高脂饲料的利用,对高糖饲料的利用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投喂频率 脂肪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淹水时间对分蘖期中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4

摘要:通过盆栽定植试验,研究了中稻(徽两优6号、两优1128)在分蘖末期受不同淹水时间胁迫后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并同时考察了其产量结构。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两个品种水稻生育期推迟,始穗到齐穗历时增加,且随淹水时间的增加而延长;淹水后短期内植株株高降低,但成熟前7 d时淹水2 d、4 d的处理株高反而略高于对照;植株绿叶数、绿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和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随淹水胁迫加重而显著减少(淹水2 d处理植株根系活力升高);但经过恢复生长,淹水胁迫后20 d,各淹水处理SPAD值已和对照非常接近,并且一直保持到成熟前7 d,其他各指标数值在轻度淹水胁迫(淹水2 d和4 d)下和对照接近而无显著差异,重度淹水胁迫(淹水6 d、8 d和12 d)下和对照差距缩小,成熟前7 d,由于淹水胁迫早衰严重而差距重新拉大;两个水稻品种减产幅度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淹水6 d处理的产量已经降至对照的50%左右,产量下降的原因是总粒数减少、空秕粒数增加和结实率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水稻 淹水胁迫 分蘖期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山黑鸡体重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黄山黑鸡体重的生长发育规律,使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3种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黄山黑鸡0~20周龄体重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3种数学模型对黄山黑鸡体重的拟合度较高,R2均大于0.99,其中,Gompertz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黄山黑鸡公鸡体重的生长规律(R2=0.9991),von Bertalanffy模型则能更准确地拟合黄山黑鸡母鸡体重的生长规律(R2=0.9982);黄山黑鸡公母鸡的极限体重分别是1885.83和1503.54 g,公鸡体重的拐点周龄(9.071周)晚于母鸡的拐点周龄(7.528周)。在第2~20周龄期间,黄山黑鸡公鸡绝对生长速度高于母鸡,公鸡体重显著高于母鸡。

关键词: 黄山黑鸡 生长曲线 体重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水分调控对夏黑葡萄生长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了解不同灌水量对夏黑葡萄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4个水分调控处理,观测各处理生长期内葡萄的生长指标:新梢长度、新梢节间长度、新梢粗度、百叶鲜重、叶面积等。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对成龄葡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葡萄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和叶面积的生长变化在不同栽培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且露地栽培下生长量比避雨栽培下生长量大。在露地栽培下,夏黑生长量为灌3次水处理>灌2次水处理>灌1次水处理>不灌水处理。在避雨栽培下,灌3次水加覆膜能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 夏黑葡萄 生长 水分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农业污染的关联分析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省化肥、地膜和农药投入密度为农业污染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农业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化肥投入将逐渐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减轻;而农药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EKC倒U型左半段,未达转折点,即随着经济发展,农药投入在短时间内仍会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仍会继续;经济发展曲线与地膜投入的关系为EKC"N"型(倒U+U型),存在两个转折点,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对地膜投入的影响复杂,地膜施用量随经济发展会出现小的波动,但总体会持续走高。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库茨涅茨(EKC)曲线 农业污染 经济增长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猪新品系LXRα基因BslⅠ位点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养猪 2013

摘要:以LXRα基因作为猪胴体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法分析了LXRα基因外显子2的BslⅠ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达30和90 kg日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slⅠ位点与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达30和90 kg体重的日龄以GG型最小(92.6和175.1 d),显著低于CC型个体的106.2(P<0.05)和198.5 d(P<0.01);达30和90 kg体重日龄的C等位基因平均效应分别为3.951和4.539,而G等位基因平均效应分别为-0.917和-1.054,C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分别为4.868和5.593;表明BslⅠ位点对淮猪新品系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该位点有利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是G和GG型。

关键词: 淮猪新品系 LXRα 多态性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地育肥对大别山黄牛部分激素水平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测定异地育肥对大别山黄牛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动态影响,选择30头经临床检查健康大别山黄牛,特进行0(到达牛场时)、14、28和42d时血清激素水平测定。经颈静脉无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皮质醇(COR)水平。记录试验牛平均体质量(AW),平均日增重高(ADG),平均日采食精、粗料量(ADFI),平均日饮水量(ADWI)和发病牛头数。结果表明:14d时,牛开始增重,42d时,平均日增重高于28d和14d时(P<0.05或P<0.01);平均日采食精、粗料量在42d时高于14、28d时(P<0.01或P<0.05)。GH、INS、T3和T4激素水平在0d时最低,在14d时最高。INS水平在14d时极显著高于28d和42d时(P<0.01)。COR水平,在0d时最高(P<0.01),14、28和42d时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有试验牛发病。通过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发现大别山黄牛进场14d内处于应激状态之中,进而能明显影响牛体生长性能

关键词: 异地育肥 大别山黄牛 激素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水平饲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及磷和钙代谢影响的研究

养猪 2013

摘要:为探讨不同磷水平饲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及磷、钙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均匀且平均体重约41 kg的40头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生长(41~60 kg)和肥育(60~90 kg)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55%和0.50%、有效磷0.28%和0.24%;低磷加酶1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50%和0.47%、有效磷0.23%和0.21%,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低磷加酶2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45%和0.44%、有效磷0.18%和0.18%,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低磷加酶3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40%和0.40%、有效磷0.13%和0.14%,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日增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4.81%(P>0.05)、8.65%(P>0.05)和13.14%(P<0.05)。②血清生化指标,肥育阶段,血清钙含量低磷加酶1组、3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血清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磷、钙排泄量,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磷排泄量降低19.06%~26.09%(P<0.01),钙排泄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肥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2组和3组磷排泄量分别降低29.70%(P<0.01)和31.68%(P<0.01),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钙排泄量分别降低2.13%(P>0.05)、30.18%(P<0.01)和28.96%(P<0.01)。综上所述,生长肥育猪饲粮无机磷(磷酸氢钙)添加水平降低,直至全部不加,在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的条件下,生长性能没有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提高的趋势,磷排泄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低磷饲粮 植酸酶 生长性能 磷排泄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