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acteria(模糊匹配)
14条记录
西藏传统风干牦牛肉中功能潜力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藏传统风干牦牛肉为基质,分离筛选具有功能潜力的发酵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以及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以产蛋白酶、脂肪酶特性,耐NaCl、NaNO2能力和耐酸性等评价菌株功能潜力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从西藏六地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株真菌,经鉴定包含2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编号B2和sn)、2株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编号C-2和C-7)及1株涎沫假丝酵母(Candida zeylanoides,编号M1-3)。其中M1-3、B2、C-2产蛋白酶、脂肪酶能力较强,可发酵葡萄糖、蔗糖和乳糖,能耐受8.0%的NaCl和250 mg/kg的NaNO2浓度,在pH3.0~6.0酸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随着pH的不断降低生长能力也不断被抑制,适宜生长范围为pH5.0~6.0。此外,3株菌株之间无拮抗作用,可良好共存,对东京芽孢杆菌、隆德假单胞、黑曲霉等具有一定抑菌效果,是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功能潜力真菌。研究结果为风干牦牛肉中功能菌株分离筛选及其发酵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风干牦牛肉 真菌 分离鉴定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栝楼病果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栝楼健康果和病果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鉴定的方法,研究栝楼病果与健康果表面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探究引起栝楼果实致病菌的种类,以期为栝楼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所有样本中共得到8个门、24个纲、54个目、133个科、206个属、286个种,其中属水平排列前5的依次为间座壳属(Diaporthe)、枝孢属(Cladosporium)、蔓枯属(Stagonosporopsis)、炭疽属(Colletotrichum)、酵母属(Hannaella).患病果实表面微生物的集中度高,与健康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丰度较高微生物主要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炭疽属(Colletotrichum)真菌;选择4株分离纯化后的典型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为炭疽属(Colletotrichum)、间座壳属(Diaporthe)真菌,验证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可知,引起潜山市栝楼果实病害的病原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炭疽属(Colletotrichum)真菌.

关键词: 栝楼 病原菌 高通量测序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病原菌致病力差异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来自不同地区30份菌株的致病力(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病情等级为1.92~8.84,以强致病力为主,占比73.3%.不同寄主对菌株的抗感反应也存在差异,可为病原菌菌群划分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 病原菌 致病力 人工接种 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砂姜黑土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蒙城砂姜黑土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P0(不施磷肥)、P1(P2O545 kg/hm2)和P2(P2O590 kg/hm2)3个磷肥施用梯度,采用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长期施用磷肥对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 发现真菌多样性随磷肥施入量增加而降低,且与全磷和有效磷均成显著负相关.磷肥施用导致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这与全磷和可溶性有机碳密切相关.P1和P2中子囊门和子囊纲显著升高,而被孢霉菌门和被孢霉菌纲则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施磷处理中腐生营养型真菌显著升高,而病原型和共生型真菌显著降低:其中P0中Sagenomella、Simplicillium、Magnaporthiopsis、Schizothecium和Nigrospora等5个属相对丰度最高;P1中Plenodomus、Penicillium和Arthrobotrys相对丰度最高;P2中Cyphellophora、Zopfiella、Guehomyces、Mortierella和Mucor等5个属相对丰度最高.网络分析发现施磷后真菌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升高,物种间正相关关系增加,负相关关系减少.因此在砂姜黑土区长期施用磷肥可降低真菌多样性,增加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减少共生或病原菌数量,同时提高物种间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对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控制植物病害、维持地下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磷肥 高通量测序 真菌 网络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几个误区

中国食用菌 2016

摘要:以四川绵阳食用研究所提供的羊肚菌菌株S1、S2和从安徽省岳西县采集的野生羊肚菌分离出的菌株A1、A2作为母种,分别制成原种和栽培种,采用不同的栽培场地和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确定菌种的性质、适宜的场地和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原种和栽培种菌丝后期有变浅黄现象者为优质菌种,土壤以泥沙壤最佳,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栽培模式。

关键词: 菌株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芽胞杆菌对青脚麻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配比的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对青脚麻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盲肠菌群及死淘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配比。将600只青脚麻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组~Ⅵ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菌落数配比的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依次为0.50%∶0.50%、0.33%∶0.66%、0.25%∶0.75%、0.66%∶0.33%、0.75%∶0.25%,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Ⅴ组青脚麻鸡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青脚麻鸡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阶段的死淘率最低(P<0.05)。56 d后,与其他各组相比,Ⅴ组的青脚麻鸡血浆中的总抗氧化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菌落数配比为0.66%∶0.33%的复合芽孢杆菌后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大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饲粮添加菌落数配比为0.66%∶0.33%的复合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可显著提高青脚麻鸡的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改善肠道菌群,从而降低死淘率。

关键词: 复合芽胞杆菌 青脚麻鸡 生产性能 抗氧化性能 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养猪模式中猪肠道与垫料间的菌群相关性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2014

摘要:为研究发酵床养殖模式的菌群分布,采集发酵床猪场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肠道内容物和发酵床垫料进行细菌分离,检测菌株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结果表明,从各阶段猪的肠道内容物和垫料中均可分离到大肠杆菌、沙门氏、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普通枯草芽孢杆菌,在各垫料样品中分离到了黏液性枯草芽孢杆菌,但同种细菌在不同样品中的含量不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沙门氏、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中均存在耐药性严重的致病菌株。研究结果显示,发酵床的垫料和猪肠道内容物中含有的细菌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表明细菌与环境之间具有双向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 发酵床养猪 猪肠道内容物 垫料 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和小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408只青脚麻鸡随机分配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依次为低剂量组(1×107 CFU/g),中剂量组(5×107 CFU/g),高剂量组(1×108 CFU/g)。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在各添加组中,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芽孢杆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肉鸡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给肉鸡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肉鸡 菌群 小肠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的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

摘要:以鱼露、鱼鲊、鱼酱酸、糟鱼等传统发酵鱼制品为例,介绍目前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发酵鱼制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基础研究进展,以及发酵法脱除鱼腥味、发酵法进行鱼制品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研究进展。指出目前传统发酵鱼制品的发展趋势是规模化、标准化工业生产,对发酵过程进行规范化控制,研究人工发酵工艺流程,确保产品品质的均一性,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包装产品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发酵鱼制品 菌种 脱腥 工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标准化养殖中生态装备的应用对中华鳖生存环境的影响

中国科技成果 2012

摘要:为探索中华鳖温室标准化高效健康养殖方式,在试验池中配备网片晒被台、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及纳米微孔增氧系统5种生态装备,测定试验池与对照池水质指标pH、NH4+-N、NO2--N、DO、COD,及底质中NH4 + -N、NP2- ~N、COD的指标变化,同时测定养殖水体和底泥的异养细菌、硝化细菌数量及鉴定水体中优势菌种类组成.研究表明,使用生态装备能均匀地增加水体溶氧,DO在8~9毫克/升之间,水质稳定,而对照组水质恶化严重,溶氧水平低,氨氮、亚硝酸盐水平较高;试验组异养细菌的数量为5~5.2*106cfu/ml,底泥中异养细菌的数量为5.6~4.9*106cfu/g,对照组较试验组异养细菌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试验组和对照组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均很少;并筛选出分解有机质能力很强的三株优势细菌,假单胞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假单胞属(Pseudomonas).

关键词: 中华鳖 温室 生态装备 水质指标 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