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鳖(模糊匹配)
23条记录
共作生态种养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莲藕与中华鳖共作模式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等特点,能实现节水减排、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本文在肥西县丰乐镇藕共作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莲藕田选择与改造、莲藕栽培、种放养、种养综合管控、产品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莲藕与中华鳖共作生态种养技术,以期为安徽地区藕种养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莲藕 中华鳖 生态 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水稻品种在稻共生模式中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试验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也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种稻共作组的总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试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因此认为,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皆可用来作为大别山区稻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其中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更具优势.

关键词: 稻鳖共生 水稻品种 中华鳖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面积对藕共生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藕种养模式中莲藕的最适种植面积,采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开展4种莲藕种植面积百分比(A型-10%、B型-30%、C型-50%和D型-70%)藕种养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型藻类48属75种,平均密度和频度分别为151442个/和69.89%;以绿藻(小球藻、栅藻等)为绝对优势种类,绿藻种类平均数极明显高于A型、B型(>LSR0.01),明显高于D型(>LSR0.05);C型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188、0.949和0.841.因此,种植50%莲藕的C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复杂程度高,生物多样性高,水体更稳定.

关键词: 中华鳖 莲藕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共生绿色综合种养模式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菜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套养中华鳖,达到同一水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综合种养模式。该文概述了菜共生的内涵,介绍了-莲藕共生、-茭白共生、-菱角共生等主要应用模式,总结了菜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促进菜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菜共生模式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鳖菜共生 中华鳖 莲藕 茭白 菱角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MyoD1基因SNP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肌决定因子1(MyoD1)基因多态性与中华鳖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直接测序法在MyoD1基因上共检测到6个SNP位点(T-49G、A-38G、C91T、A187T、C880T和T1522A),其中C880T位于外显子上,属于错义突变。对从同批繁殖、同块稻田养殖的2冬龄中华鳖群体中随机选取的178只个体中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中华鳖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636 5、0.349 3和0.375 4,除A187T位点外,其余5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各位点与中华鳖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T-49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TT基因型,A-38G位点A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AA基因型,A18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大于AA基因型,T1522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显著大于TT、TA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9G、A-38G、A187T和T1522A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关键词: 中华鳖 生肌决定因子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雌雄分化的观察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为了解中华鳖胚胎的发育及稚雌雄分化的性状特征,通过监测胚胎重随着孵化时间、质量和稚外形形态的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分析了胚胎性状与质量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稚的背甲长、宽和头长等部位生长数据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背甲长、宽和头长与胚胎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外观观察稚性别差异明显,根据外观性状参数进行验证分析,正确率达89.5%。

关键词: 中华鳖 胚胎发育 稚鳖 雌雄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高雄性率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中华鳖高雄性率调控技术是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分析温度、外源激素对中华鳖高雄性率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科研工作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鳖 温度 外源激素 雄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塘中华鳖病害生态防控效果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检验外塘中华鳖疾病的生态防控效果,该研究选用4口条件相同且相邻的外池塘,分别进行了中华鳖疾病生态防控与常规防控试验,试验周期193d。结果显示:采用生态防控的3口池塘,中华鳖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其成活率提升3~6个百分点,净增重量提高10.4%~19.3%,饵料系数下降0.21~0.30,表明生态防控效果优势明显。

关键词: 中华鳖 病害 生态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田套养中华鳖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莲藕田套养中华鳖模式主要利用中华鳖喜食莲藕田中的螺、水生昆虫、蝌蚪、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中华鳖排泄物为莲藕提供了肥料、中华鳖的扰动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在水体、荷花、莲藕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是节本增效、提升品质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文开展了莲藕田套养中华鳖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并分析了经济效益,以期为中华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莲藕田 套养 中华鳖 生态 种养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与两个水稻品种共作比较与效益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17

摘要:为进一步掌握稻共作模式中水稻品种、幼放养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2015年6~12月,在安徽省某稻共作示范区,以普通稻田为对照,开展了2种放养密度的中华鳖与2种水稻("Y两优1928"籼稻和"武运粳23号"粳稻)的共作试验,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稻共作田(1#、2#、3#、4#)的株均穗粒数和穗质量分别达(258±78)粒和(8.72±1.95)g,极显著高于普通稻田(5#、6#)(P<0.01);共作试验田的水稻亩均产量(15亩=1 hm~2,下同)与普通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共作试验田的亩均利润均高于普通稻田,其中4#试验田亩均利润(4470.1元)最高。3#、4#试验田(粳稻,幼密度160~200只/亩)商品的规格、亩均产量以及试验田亩均利润均高于1#、2#试验田(籼稻,幼密度80~100只/亩),其中前者的商品平均规格(748.5 g/只)较后者的高17.3%。试验表明,稻共作模式中,水稻品种宜选择粳稻,幼放养密度以200只/亩(60~80 kg亩)左右为宜。

关键词: 中华鳖 水稻 共作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