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途径·效果及经验-以霍邱县潘集镇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以霍邱县潘集镇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为例,探索了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途径、效果及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坚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的原则,对项目区村庄、路渠、农地和灌排设施进行规划设计,分类实施,是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开展,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和土地流转及特色农业发展.潘集镇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主要经验,就是加强领导、紧密配合,强化措施、奖惩严明,做好协调,寓管理于服务中,农地村庄同步整,发挥示范作用,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层层发动、广泛参与.


安徽稻茬小麦产量差异性与生产限制因子构成解析
《北方农业学报 》 2020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水平差异与生产限制因子.[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3个稻茬麦区小麦产量现状和限制因素构成.[结果]安徽省稻茬麦区当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占总人数的79.52%;稻茬麦产量从北往南递减,变幅为3 048.60~5 685.60 kg/hm~2,平均产量为4 978.5 kg/hm~2,总体平均产量呈现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降水、病害和光照时长是导致南北区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全省尺度稻茬小麦平均产量差异达2 637.00 kg/hm~2,区域内产量极差分别为2 778.00、2 502.00、1 575.00 kg/hm~2,品种选择、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是区域内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稻茬小麦生产的非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赤霉病和穗发芽;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品种选择不合理,播种质量差、出苗质量低和农机农艺不配套;社会限制因素主要有投入大、成本高、市场粮价低、效益差和化肥农资价格高且不稳定;生态限制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差、土壤耕层浅和土壤不够肥沃以及干旱、涝渍、光照不足和有效积温不足.[结论]提升中、低产田块的产量潜力是缩小区域内稻茬麦产量差异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小麦品种与布局,建设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完善农机与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机手的科技培训是缩小稻茬麦区产量差异的技术核心手段.


洋葱深加工综合利用途径及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简要介绍洋葱的营养及医疗保健价值、深加工的综合利用途径及技术特点,综述了洋葱深加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洋葱深加工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创意农业以突破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约束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分析了发展创意农业的原因,指出了创意农业的科学内涵,并以汤口镇山岔村为例探讨了发展创意农业的途径,对突破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约束发展农村经济有指导意义。


皖棉13号(皖杂40)的育种策略和产业化开发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介绍皖棉 13号 (皖杂 40 )在当前科研体制改革和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育种策略 ,总结了皖棉 13号(皖杂 40 )在推广、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 棉 皖棉13(皖杂40) 育种策略 产业化开发 途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