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红茶酥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红茶酥加工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为红茶酥及红茶中式糕点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微红茶粉为原料制作红茶酥,采用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加工的红茶酥进行功能成分、贮藏性能和消化特性方面的品质评价。【结果】影响红茶酥感官评分的主次因素排序:超微红茶粉添加量>烘烤温度>烘烤时间,3个因素对红茶酥感官评分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红茶酥最佳加工工艺条件:超微红茶粉添加量为面粉质量的4%、烘烤温度175℃、烘烤时间16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加工的红茶酥感官评分达92.84分,具有红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外观色泽。加工后红茶酥中功能成分保留率均在80.00%以上,且保留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咖啡碱>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氨基酸>茶多酚。与普通酥饼相比,红茶酥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当贮藏至第16 d时,过氧化值(0.26 g/100 g)和酸价(5.1 mg/g)才超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25g/100g、酸价(以脂肪计)(KOH)≤5mg/g];同时,红茶酥体外抗淀粉消化能力明显增强,其中抗消化淀粉含量升高68.57%,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7.49%,慢消化淀粉含量降低20.29%;红茶酥血糖生成指数(66.98)明显降低,比普通酥饼(79.81)降低16.08%。【结论】通过优化后的加工工艺研制的红茶酥感官品质和功能成分保留率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贮藏性能和消化特性,该工艺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茶酥 加工工艺 感官评定 功能成分 贮藏性能 消化特性
绿茶面包加工工艺优化及贮藏稳定性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超微绿茶粉为原料进行茶面包的制作,采用色彩色差仪辅助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发酵时间、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对绿茶面包色泽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得出绿茶面包的最佳加工工艺条件:超微绿茶粉添加量4%,发酵时间90 min,烘烤温度190℃,烘烤时间8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加工的绿茶面包感官评分达到93分,色差值10.89,具有茶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外观色泽.同时考察绿茶面包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探明茶多酚含量损失主要发生在发酵和烘烤工序中.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超微绿茶粉的添加能延长面包的保质期且对面包的色泽变化差异影响不大.
关键词: 绿茶面包 加工工艺 色差仪 感官评定 茶多酚 贮藏稳定性
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450只56日龄淮北麻鸡分为笼养组、平养组、放养+笼养组、放养+平养组、放养组,每组公母各半。饲养13周后用于加工符离集烧鸡。结果显示:放养组与放养+平养组的公鸡加工成品率较高,分别比平养组高4.86%和4.17%;放养+笼养组、放养组的母鸡加工成品率分别比放养+平养组、笼养组高9.55%、9.16%和7.54%、7.16%;感官综合评定以放养和放养+平养组最好,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放养+笼养组和笼养组(P<0.01);烧鸡营养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放养组最低,笼养组最高;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放养+平养组最好,显著高于平养与笼养组(P<0.05)。表明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的加工成品率、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放养+平养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加工的符离集烧鸡最优。
猪肉质构的仪器测定与感官评定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熟肉为研究对象,比较感官评定和两种仪器测定方法(剪切法和质构剖面分析)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结果表明:剪切力与感官评定的硬度、多汁性呈显著相关性(r=0.73、-0.71);质构剖面分析硬度与感官评定的硬度相关性显著(r=0.81),质构剖面分析的粘聚性与感官评定的弹性、多汁性、油性分别呈显著相关性(r=-0.79、-0.67、-0.81)。通过建立仪器分析与感官评定间的数学模型,本实验提示质构剖面分析更能全面预测猪肉感官品质。进一步的实验参数验证了质构剖面分析回归方程预测的准确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