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南黄兔繁殖性能的选育进展分析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皖南黄兔的繁殖性能和选育进展.[方法]对系统选育过程中5个世代的胎产仔数、胎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数、3周龄窝重、4周龄断奶仔兔数、4周龄断奶窝重进行测定,并采用BLUP方法评估了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的遗传力和育种值.[结果]通过皖南黄兔连续5个世代的繁殖性能选育,其胎产仔数达到7.34只、胎产活仔数7.23只、初生窝重391.11 g、哺乳数6.98只、3周龄窝重2180.61 g、4周龄断奶仔兔数6.68只、断奶窝重3477.08 g、断奶成活率95.98%;胎产活仔数、3周龄窝重和4周龄断奶仔兔数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其育种值世代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0175只、17.91 g和0.0196只.[结论]通过系统选育,皖南黄兔繁殖性能均有提高,且群体整体度好,遗传性能趋于稳定.
皖南黄兔新品种不同世代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2
摘要:为了研究皖南黄兔新品种不同世代的肉用性能特点,选择一、二、三、四、五世代12周龄的皖南黄兔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五世代兔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分别为2437.70、1528.20、1255.03和1395.78 g,较一世代分别显著提高了15.85%、18.91%、18.69%和19.30%(P<0.05);五世代兔的屠宰率、全净膛屠宰率、半净膛屠宰率分别为62.67%、51.47%和57.24%,较一世代分别提高了2.77%、2.63%和3.17%;此外,五世代兔的背肌鲜肉pH45 min值6.73,pH24 h值5.88,背肌熟肉率61.57%.说明皖南黄兔新品种肉用性能好,肉品质优,选育进展良好.
皖南黄兔屠宰性能与兔肉品质测定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和16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6只(公母各半)为对象,进行屠宰测定,分析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2周龄和16周龄皖南黄兔平均活重分别在220420.820g和220827.620g以上,全净膛屠宰率分别在48.7%和47.8%以上,半净膛屠宰率分别在56.3%和55.3%以上,说明皖南黄兔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且12周龄皖南黄兔全净膛屠宰率、半净膛屠宰率以及屠宰率均不同程度高于16周龄皖南黄兔。屠宰后2420h兔肉p20H较屠宰后鲜肉p20H显著下降。部位是影响屠宰后皖南黄兔鲜肉亮度、红度和黄度的关键因素,且性别影响16周龄皖南黄兔背肌红度。此外,同一周龄皖南黄兔腿肌比背肌更嫩,而背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较大。性别也是影响16周龄背肌蒸煮损失和12周龄腿肌熟肉率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皖南黄兔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皖南黄兔上市日龄提供参考。
2019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甜菜碱对皖南黄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0
摘要: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皖南黄兔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皖南黄兔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A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B组)、0.3%(C组)和0.6%甜菜碱(D组)的常规日粮。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同时采集背肌和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屠宰性能指标中屠宰活重、后腿重、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肉品质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1%甜菜碱后显著提高了皖南黄兔背肌的剪切力(P<0.05),添加0.3%甜菜碱后显著提高了皖南黄兔腿肌的剪切力(P<0.05),添加0.1%甜菜碱后显著提高了腿肌的熟肉率(P<0.05)。说明饲粮中添加0.1%的甜菜碱可改善皖南黄兔肌肉品质。
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选择4周龄、8周龄和12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2只(公母各半),利用耳缘静脉采血的方法采集每只兔的血液,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GLU和CHOL含量最高,且4周龄公兔CHOL含量显著高于母兔.血清蛋白和含氮代谢物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TP和ALB含量最低,且性别显著影响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TP含量;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CREA含量均显著低于12周龄皖南黄兔;4周龄公兔UREA含量显著高于4周龄母兔和其他各组兔.血清肝功能相关酶ALT和AST分析表明:4周龄兔ALT含量显著低于8周龄公兔和12周龄母兔,且各周龄公母兔ALT含量无差异.TG和AST含量在不同周龄和性别的皖南黄兔间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获得了皖南黄兔的血清生化指标数据,可为皖南黄兔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甜菜碱对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9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和体重相近的皖南黄兔8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A组),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B组)、0.3%(C组)和0.6%甜菜碱(D组)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公兔相比,试验中期B和D组公兔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B组公兔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到末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末期C、D组公兔AST含量显著降低(P<0.05),D组母兔LDH含量也较对照组母兔显著降低(P<0.05);试验末期饲粮中添加甜菜碱降低了公兔的MDA含量,其中B、D组公兔显著低于对照组公兔(P<0.05).在不区分性别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6%甜菜碱显著降低了试验末期皖南黄兔血液中AST、LDH和MDA的含量.
2018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及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