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赵莉(精确检索)
作者:何贤芳(精确检索)
作者:刘泽(精确检索)
作者:汪建来(精确检索)
12条记录
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及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关键词: 稻茬麦 播期 品种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期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摘要:[目的]了解小麦籽粒灌浆对播种期的响应规律及其与千粒重的关系.[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应用的21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3个播种期处理,分别为2018年10月30日(SD1)、11月14日(SD2)和11月29日(SD3),采用裂区设计,播种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结果]不同播种期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在灌浆进程中均呈单峰曲线,在灌浆前期增速较快,后期增速逐渐减缓,各取样时期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不断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5月12日前,SD1处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SD2和SD3处理;5月17日之后,SD2与SD3处理小麦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SD1处理,收获期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和籽粒灌浆速率3个播种期处理存在差异,宁麦21和新麦26在3个播种期各取样时期千粒重高于大多数品种,灌浆速率先高后低;未来0818在3个播种期各取样时期千粒重低于大多数品种,灌浆速率先低后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播种期下,灌浆前期、中期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存在正相关,5月17日的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各播种期处理的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灌浆后期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与千粒重无明显相关.[结论]不同播种期小麦籽粒在灌浆过程中,灌浆前期与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大,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灌浆各个时期的千粒重逐渐下降,且存在显著差异,灌浆前期、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随播种期的推迟不断下降,灌浆后期籽粒灌浆速率随播种期的推迟有所增加.适当提高小麦灌浆前期、中期的籽粒灌浆速率能有效地增加千粒重.

关键词: 小麦 播种期 籽粒灌浆速率 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稻茬小麦产量差异性与生产限制因子构成解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水平差异与生产限制因子.[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3个稻茬麦区小麦产量现状和限制因素构成.[结果]安徽省稻茬麦区当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占总人数的79.52%;稻茬麦产量从北往南递减,变幅为3 048.60~5 685.60 kg/hm~2,平均产量为4 978.5 kg/hm~2,总体平均产量呈现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降水、病害和光照时长是导致南北区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全省尺度稻茬小麦平均产量差异达2 637.00 kg/hm~2,区域内产量极差分别为2 778.00、2 502.00、1 575.00 kg/hm~2,品种选择、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是区域内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稻茬小麦生产的非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赤霉病和穗发芽;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品种选择不合理,播种质量差、出苗质量低和农机农艺不配套;社会限制因素主要有投入大、成本高、市场粮价低、效益差和化肥农资价格高且不稳定;生态限制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差、土壤耕层浅和土壤不够肥沃以及干旱、涝渍、光照不足和有效积温不足.[结论]提升中、低产田块的产量潜力是缩小区域内稻茬麦产量差异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小麦品种与布局,建设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完善农机与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机手的科技培训是缩小稻茬麦区产量差异的技术核心手段.

关键词: 安徽 稻茬麦 产量差 限制因素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软质白皮小麦荃麦725栽培技术规范

园艺与种苗 2020

摘要:荃麦725是软质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根据荃麦725品种特性、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适用范围、适宜区域、主要生育期指标、群体动态、目标产量和质量标准、整地质量、肥水管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技术规范,为荃麦725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栽培技术 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淮麦区赤霉病防治对22个小麦品种产量和产值影响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摘要:赤霉病是安徽小麦生产上最具威胁病害之一,大流行年份可严重降低产量、质量安全和种植效益.为明确防治赤霉病对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粒率,籽粒商品质量,产量和产值效益影响,2017—2019年度选用22个小麦品种(白麦品种:12个,红麦品种:10个),在小麦扬花初期开展防治赤霉病1次(T1)和不防治处理(T0),分析2种处理下不同小麦品种赤霉病粒率,籽粒商品质量,产量和产值效益,结果表明22个小麦品种赤霉病粒率(2018年度)、千粒重、容重、产量和产值在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与不防治相比,防治1次赤霉病后,赤霉病粒率由5.58%降至3.01%,降幅2.57%,相对防效42.96%(2018年),两年平均增加千粒重2.45 g,提高容重19.67 g/L,提高产量543.43 kg/hm2,增加产值1640.99元/hm2.供试白麦品种抗(耐)赤霉病能力弱于红麦品种,产量和产值效益高于红麦品种,赤霉病重发年份药剂防效较轻发年份显著.在小麦扬花初期开展1次赤霉病防治能有效降低赤霉病粒率,提升小麦籽粒商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产值,部分抗性弱品种在赤霉病重发年份需要增加防治次数.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产量 产值 沿淮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茬麦区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规范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摘要: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稻茬麦区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供安徽稻茬小麦生产示范推广.

关键词: 稻茬小麦 小麦品种 农药减施 化肥减施 测土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小麦田间产量和均匀度的测量方;初

耕作与栽培 2019

摘要:田间产量测定是小麦科研、生产、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小麦田间理论测产的准确度,表征田间群体结构、个体生产性能情况,利用固定-随机取样理论测产法,对2016-2017年度安徽省舒城县42个小麦品种进行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比较.结果 表明:1)42个品种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612**),理论产量与实收测产系数比值变幅为0.6~1.4,变异系数为16.12%,均值为1.04,平均收获符合度为96.11%.2)品种间千粒重变幅为33.48~44.31 9,变异系数为6.46%,每667 m2有效穗变幅为14.46万~44.39万,变异系数为22.61%,穗粒数变幅为22.12~44.08个,变异系数为13.34%,单稳重变幅为0.87~1.81 9,变异系数为14.95%.3)单位面积有效穗能综合反映品种内群体均匀度和表征个体生产能力.42个品种单个品种有效穗变异系数为3.60%~23.93%,田间种植个体均匀度最好的品种为苏麦9号,个体差异最大的品种为镇麦168.4)单穗重是衡量小麦个体生产能力和整齐度的指标,42个品种单个品种单穗重变异系数变幅为2.17%~20.46%,单穗均匀度较好品种为苏麦9号,整齐度最差的品种为镇麦168.

关键词: 小麦 理论测产 实际测产 均匀度 群体 随机-固定取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育种 产量 容重 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响应及其对千粒重的影响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表达的响应,分析赤霉病与千粒质量间的关系并筛选抗(耐)赤霉病小麦种质,以不同遗传背景的72份小麦品种(系)在自然鉴定条件下对其赤霉病病粒(率)和千粒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赤霉病病粒率变幅为0.08%~26.13%,铜陵点病粒率27.93%>阜南点病粒率(2015年度)6.86%>阜南点病粒率(2014年度)3.38%;不同来源小麦品种赤霉病病粒率依次为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北方部分省(市)>南方部分省(市),平均病粒率分别为16.38%、15.73%、12.03%、9.59%、7.02%和0.80%;千粒重与赤霉病病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2=0.317 6**),病粒率越高,千粒重越低。初步筛选出尧麦18、扬麦158、扬辐麦5242、镇麦168、瑞华168、明天0402,早丰525、皖科06725、安09174、先麦10号、豫麦18-99、益科麦5号、安0817和浩麦1号14份可供沿淮、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利用的种质。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病粒率 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不完善粒构成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了解小麦不完善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小麦不完善粒的构成因子,降低小麦生产中不完善粒的比例,筛选不完善粒低的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安徽省涡阳县陈大镇种植的53个小麦品种(系),估算其不完善粒构成,解析赤霉病粒、黑胚粒和发芽粒的构成比例。[结果]该试验中53个小麦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范围为2.79%~20.82%,其中不完善粒小于6%的1、2级小麦品种(系)仅15个;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品种(系)有16个。造成不完善粒的赤霉病粒、黑胚粒、生芽粒等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结论]供试品种(系)中,连麦6号、洛麦23、未来0818、龙科091、连麦2号、百农207、泰农19、皖农09157、皖科06725和皖科121979等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较低。

关键词: 小麦 不完善粒 赤霉病粒 黑胚粒 穗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