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姜超强(精确检索)
作者:祖朝龙(精确检索)
22条记录
氮素用量对烟叶根系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烟叶根系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以云烟87为材料,检测了盆栽烤烟根系发育、农艺性状、化学成分、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施氮量105 kg/hm2处理烟叶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尖数最大,根系平均直径较小.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和产值增加;施氮量105 kg/hm2中上等烟比例较高、均价较高.施氮量增加,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增加;施氮量105 kg/hm2处理烟叶的刺激性较小,烟气较为柔和,可用性较好.[结论]施氮量105 kg/hm2能够提升烟叶烟碱含量,有效提高烟叶产质量和品质,是皖南烟区云烟87较优的施氮量.

关键词: 烤烟 施氮量 产质量 烟碱含量 感官质量 根冠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适用烟叶去除方式对烟叶光合速率及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探讨适宜皖南烤烟适宜的去叶方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云烟87为材料,根据不适用烟叶去除时间和数量设置4个处理:B1处理(打顶前10 d摘除3片脚叶、打顶时摘除1片顶叶),B2处理(打顶前5 d摘除3片脚叶、打顶时摘除1片顶叶),B3处理(打顶后5 d摘除4片脚叶),B4处理(打顶后10 d摘除4片脚叶),从烟叶光合特性、产量产值、化学成分、外观和感官质量等全面评价优烟叶优化结构的作用。结果表明,摘除不适用烟叶显著影响烟株剩余烟叶的净光合速率,B3处理较B1处理中部叶和上部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明显降低46%和38%。B3处理烟叶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较高,分别较B1处理提高4.7和1.5百分点。B3处理可提高烟叶感官质量,可能是该去叶方式能够合理调控烤烟的光合作用和代谢强度,促进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B3处理能够保障种烟效益、提高烟叶等级结构、提升烟叶感官质量。综合可见,打顶后5 d摘除4片脚叶是皖南烟区适宜的优化烟叶结构措施。

关键词: 烤烟 不适用烟叶 去叶方式 光合速率 感官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叶方式对皖南烟区烟叶等级结构和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为了明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对烤烟等级结构、经济效益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去叶数量和去叶时间2个因素,对烤后烟叶的正/副组烟叶重量比、等级结构、化学指标及感官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打顶前7 d去除3~4片下部叶,其副组烟比例比打顶当天、打顶后7 d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烟叶产量、产值显著增加,同时烟叶感官质量也得到提升.打顶当天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中部叶覆盖的叶位范围最广(第6~17叶位),烤后烟中部叶比例最高(44.05%),等级结构最合理.打顶后7 d去除4片下部叶处理的上部叶比例最高(38.94%),中部叶比例最低(28.70%),等级结构最差.综合分析,打顶前7 d去除3片下部叶处理的中部叶比例高(40.02%),副组烟比例低(20.45%),各部位烟叶感官品质较好,产量、产值最高,是最合理的去叶方式.

关键词: 烤烟 皖南烟区 去叶方式 正/副组烟叶比例 等级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钾对烟-稻轮作区不同质地土壤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以云烟97作为试材,研究钾肥施用模式对不同土壤质地烤烟产质量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为烟田钾肥施用管理和烟叶提钾增质提供科学依据.在皖南烟区选取3种不同质地(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烟田,比较不同钾肥施用模式(常规施钾、优化施钾模式)对烟叶产量、产值、钾含量、常规化学成分,以及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质地土壤烟叶产量和产值差异表现为壤土≈砂壤土>黏壤土,优化施钾烟叶产值和均价显著高于农户施钾.与农户施钾相比,优化施钾中部叶和上部叶钾含量分别增加13.7%和11.3%,优化施钾对壤土烤烟中部叶钾含量提升幅度最大;优化施钾中部叶和上部叶总糖含量比农户施钾分别提高11.5%和17.0%,还原糖含量则分别提高25.0%和9.7%.优化施钾能够显著提升中部叶和上部叶感观质量,就3种不同质地土壤而言,优化施钾对砂壤土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综上可见,优化施钾能够显著增加烟叶产量和产值,增加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钾含量,提高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升烟叶感官质量.

关键词: 烤烟 钾肥施用模式 钾含量 还原糖 感官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不同种植模式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模式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探明不同种植模式碳汇特征及经济效益,对于优化当地种植模式、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安徽皖南地区2020—2021年设置单季稻、烟稻轮作、稻麦轮作、再生稻种植等4种种植模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价了各种植模式的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系统地分析了各模式及作物的碳足迹构成、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处理经济净收益的大小表现为烟稻>再生稻>稻麦>单季稻.烟叶高产值保障烟稻轮作的高经济效益;再生稻种植的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为各种植模式中最高,其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合计为12921.5 kg·hm?2.(2)各处理净碳汇大小表现为稻麦>再生稻>单季稻>烟稻.再生稻N2O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比稻麦轮作分别显著降低37.2%和9.2%,再生稻生态系统的CH4和N2O分别占碳足迹构成的54.5%和18.0%.(3)通过控制农田水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对再生稻适当高留桩等方式降低CH4排放是再生稻种植模式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生态系统碳足迹构成中N2O、肥料和农膜所占总排放的比例均超过了20%,并且其劳动力(11.7%)和燃油(12.7%)所占比例远大于水稻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各种植模式中,烟稻轮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保障烟粮双丰收的高效种植模式,但是呈现负碳汇效应,因此,应重点加强该模式机械化生产和烟叶烘烤节能减耗方面的研究.而再生稻水稻产量高,且成本投入和碳排放较低,符合中国倡导的"双碳"理念,应在该区和类似区域大力推广.综上,该研究定量评价了皖南地区4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碳汇效应,为该区和类似区域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模式及理论依据.

关键词: 碳汇 碳足迹 经济效益 轮作 再生稻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沿江平原不同年限烟-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

土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皖南池州和宣城主要植烟区开展试验,研究了皖南沿江平原区典型水稻土在烟–稻轮作下团聚体组成变化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试验共选择9个轮作年限田块,其中池州4个,分别为烟–稻轮作0(即种植单季稻)、2、4、9 a,宣城5个,分别为烟-稻轮作1、3、5、8、12 a.结果表明:池州地区烟–稻轮作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随轮作年限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宣城地区烟-稻轮作1 a时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轮作年限土壤,且此级团聚体所占比例与轮作年限之间显著负相关.综合池州、宣城两地,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烤烟产量降低,但池州地区烟叶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中、上部叶中氯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上部叶中钾/氯比呈增加趋势;宣城地区其他轮作年限烟叶中、上部叶中糖/碱比均高于轮作1 a烟叶,且轮作5~8 a内适合优质烤烟生产(变化稳定).同时,池州地区上部烟叶刺激性和干燥感评分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宣城地区上部叶香气特性评分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增高.池州和宣城两地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烤烟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产量均受土壤2~5 mm团聚体pH的显著影响.池州地区土壤中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烟叶中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发现,池州地区烟叶中总糖含量受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理化性质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施用秸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高效培育土壤团聚体的施肥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烟田土壤质量,保障安徽皖南烤烟适产、稳产、优质和风味独特.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组成 烤烟 产量 品质 烟稻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著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著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根区施肥 夏玉米 产量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方式和氮肥种类对砂姜黑土氮素迁移的影响

土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微区试验,在砂姜黑土中研究了施肥方式(上层12 cm土混施、土下12 cm点施、土下12 cm条施)和氮肥种类(尿素、磷酸氢二铵)对氮素垂直运移和水平迁移动态的影响。不同施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的90 d内,砂姜黑土中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均呈现土下12 cm点施>土下12 cm条施>上层12 cm土混施的趋势。尿素在土下12 cm点施条件下,土壤NH_4~+-N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6~18 cm土层和水平距离0~7 cm范围内;而NO_3~–-N的分布核心区土层超过21 cm,水平距离大于15 cm;NH_4~+-N和NO_3~–-N核心区浓度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土下12 cm点施90 d后,尿素和磷酸铵的氮素养分在砂姜黑土中的横向移动距离为5~7 cm,垂直方向上养分主要集中在6~18 cm的土层范围;点施90 d时,磷酸铵处理在土下18 cm和水平距离12 cm处无机态氮(NH_4~+-N和NO_3~–-N)含量分别为148.9和77.4 mg/kg,其含量远大于尿素处理(96.3和53.2 mg/kg),而在施肥点两种氮肥处理土壤无机态氮含量差异更大,说明磷酸铵较尿素具有更高的保肥性。研究表明:点施延缓了NH_4~+-N向NO_3~–-N转化速率,提高了肥际养分供应浓度。结合作物生长和需肥特性,预示通过优化施肥位置和氮肥种类,采用一次施肥可以实现90 d持续供应高浓度养分以满足旱地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

关键词: 氮肥 施用方式 砂姜黑土 迁移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烟区不同时期杂草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检测与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明确安徽省烟草不同种植时期烟田杂草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情况。[方法]采集安徽省皖南烟区烟田3个不同时期的17科35种杂草,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结果]烟田不同时期多种杂草均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且不同时期采集的杂草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烟草收获期66.7%,烟田空闲期28.6%,烟草种植前期25.0%。菊科杂草带毒率较高,是该病毒的重要寄主。通过杂草汁液摩擦接种试验得出,不同时期杂草中携带的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均可侵染健康烟苗产生烟草花叶病,并造成危害。[结论]该研究为烟田杂草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烟田杂草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烟草 皖南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太和县(TH)和东至县(DZ)研究了氮肥一次穴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探讨夏玉米一次施肥的适宜深度,为夏玉米机械化精准一次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设对照(CK)、深6 cm(D6)、深9 cm(D9)、深9 cm+12 cm[D(9+12)]、深12 cm(D12)、深12 cm+15 cm[D(12+15)]、深15 cm(D15)一次穴施7个处理,肥料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80 kg/hm2。太和和东至点不同深度穴施尿素处理下夏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太和的产量为东至的1.3~1.5倍;两个试验点尿素12 cm深施(D12)比6 cm深施(D6)和15 cm深施(D15)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6%和6.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D12处理为最高,并且东至点D12处理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D6和D15处理。施肥深度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两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12 cm深施氮肥表观利用率比6 cm和15 cm深施分别提高9.6%和10.4%。安徽夏玉米尿素一次施用的适宜深度为12 cm左右。

关键词: 夏玉米 尿素 一次性施肥 施肥深度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