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安徽乌菜品种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江海坤

作者: 江海坤 1 ; 王明霞 1 ; 张其安 1 ; 方凌 1 ; 王艳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 230031

关键词: 安徽乌菜;品种比较;性状;栽培技术

会议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园艺学会

页码: 161-164

摘要: 对6个安徽乌菜品种的生育期、植株特征特性、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乌杂1号,黄乌杂1号两个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适合做丰产栽培品种;黑玫瑰丰产性好,耐抽薹,可以较长时间满足春节后乌菜市场的供应。

分类号: S635.9`S332

  • 相关文献

[1]安徽乌菜SRAP技术体系的优化. 王明霞,严从生,江海坤,马绍鋆,方凌. 2013

[2]安徽乌菜DNA提取与InDel引物筛选. 马福萌,王明霞,刘童光,张其安,方凌,王本勤,刘雪静. 2014

[3]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刘才宇,武际. 2003

[4]皖南红黄壤地区杂交玉米新品种引进及施肥措施. 郭熙盛,王允青,黄晓澜,朱宏,斌武际. 1999

[5]沿江地区早春大棚瓠瓜品种比较研究. 刘才宇,朱培蕾,伍厚春,马荣花,赵贵云,杨龙斌. 2015

[6]高山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刘才宇,朱培蕾,孟凡成,赵贵云,张玉. 2016

[7]饲用小黑麦品种比较研究. 姜涛,李玮,董召荣,孔令聪,王光宇,胡永年. 2009

[8]江淮地区芫荽品种比较试验. 袁嫚嫚,王成顺,邬刚,叶泗洪,王家宝,孙义祥. 2024

[9]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10]家蚕灰黑蛾夏秋用品种517×518的性状及推广应用. 黄德辉,孙家羿,李庆宝,王磊,汪剑霞,汪黑铁,杨学俊,吴双定,李圣. 2007

[11]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 夏家平,谢一芝,韩杨,刘小平. 2013

[12]低效茶园的成因与改造措施. 凌云强. 2004

[13]高温胁迫下家蚕基础品种抗性选择. 秦凤,石凉,张彦,童晓琪,黄德辉. 2016

[14]2016-2021年黄淮南部区试大豆品系(种)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王大刚,杨勇,胡国玉,黄志平. 2024

[15]家蚕春用品种681×682的性状及推广应用. 秦凤,黄德辉,石凉,童晓琪,漆学文,汪黑铁,吴双定,侯翔宇. 2011

[16]“生物-绿色-PBio-green”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王海娟,张宗权,朱启升. 2014

[17]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佘德红. 2010

[18]玉米雌幼穗培养再生植株变异性状的遗传 I 再生植株R_1性状变异. 郑乐娅,黄忠祥,吴家道. 1991

[19]安徽省历年油菜审定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 雷伟侠,范志雄,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吴新杰,江莹芬,候树敏,费维新,荣松柏. 2014

[20]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杨安中,吴文革,张玲,许有尊,陈刚.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