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主要数量性状基因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汪建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数量性状;基因效应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1991 年 01 期

页码: 18-23

摘要: 对2年7个组合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资料进行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估算了小麦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单株有效穗、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除受加性、显性作用外,还普遍受上位性影响.上位性大小和类型因性状、组合和年份而异.在上位性中,单株生物量、单株粒重、每穗粒数以〔1〕为主,千粒重、单株有效穗以〔i〕为主,株高以〔i〕、〔1〕为主,收获指数〔i〕、〔j〕、〔1〕均较重要.可用双基因互作模型解释所研究性状的基因作用,三级或更高级基因互作可忽略不计.

  • 相关文献

[1]苏姜猪仔猪若干数量性状的发育研究. 经荣斌,王宵燕,李庆岗,朱荣生,宋成义,杨元清,张金存. 2006

[2]杂交中稻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罗志祥,施伏芝. 2000

[3]作物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蔡健,赵小三. 2002

[4]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 杨亚春,倪大虎,宋丰顺,李莉,陆徐忠,李泽福,杨剑波. 2012

[5]糙皮侧耳品种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常艳,于娟娟,韩芹芹,林毅,聂凡,蔡永萍. 2011

[6]水稻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英文). 李泽福,万建民,夏加发,翟虎渠. 2003

[7]甘薯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王钰,王本超,刘小平. 1990

[8]作物QTL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蒋锋,刘鹏飞,杜世州,王晓明. 2009

[9]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关系研究. 胡积送,产焰坤. 1996

[10]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在茶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唐明熙. 2003

[11]克氏原螯虾数量性状对腹部肌肉质量的影响. 陈静,何吉祥,宋光同,汪翔,佘磊,武松. 2015

[12]苏姜猪仔猪若干数量性状的发育研究. 经荣斌,王宵燕,李庆岗,朱荣生,宋成义,杨元清,张金存. 2007

[13]基于荧光成像系统小麦病害叶片异质性分析. 杜世州,曹承富,袁琳,廖钦洪. 2012

[14]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5]氮肥基追比例对江淮丘陵水稻土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Wang Jiajia,王家嘉,Li Lujiu,李录久,Zhao Xianyou. 2012

[16]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17]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18]铵饱和沸石—磷灰石释放土壤磷的作用和应用. 李录久,殷雄,张琳,陈勇,李国,吴兰云,谢儒章. 1999

[19]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 2009

[20]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汪建来,孔令聪,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