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阜阳颍州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针对阜阳地区玉米新老品种良莠不齐 ,良种良法不配套的现状 ,研究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良种及农大 10 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适合该地区种植的良种有 :农大 10 8、9988、豫玉 2 2等 ;农大 10 8的配套栽培技术是 :6月中旬播种 ,密度为65 685株 /hm2 ,每公顷施氮量 3 15kg ,分 2次施 ,苗期施 60 %,喇叭口期施 40 %。最高产量潜力为 93 5 8.45kg/hm2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沸石交换体施用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本文研究了NH_4—饱和斜发沸石交换体和磷矿粉对玉米、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 NH_4—饱和斜发沸石 沸石交换体 释磷效果 玉米 高粱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西大别山区玉米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根据1989—1991年三年七项试验结果,结合立地条件,提出皖西大别山区玉米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选用掖单12号、皖单3号、丹玉13号等杂交组合;按不同海拔和茬口确定适宜播种期:每亩4000—6000株,宽窄行种植;亩施氮素14—16公斤、磷素6—7公斤、钾素12—15公斤、锌素1公斤;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安徽农业科学 》 1992
摘要:将玉米自交系“330”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在附加2mg/L2,4—D的MSB培养基上继代、筛选,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用结构疏松,生长迅速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在KPR或N_6ap培养基中以1×10~5/ml密度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植板率为5.6%—7.4%。采用分步分化法得到了正常的绿苗,并经过壮根,炼苗后移栽成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