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玉米(模糊匹配)
91条记录
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对玉米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17%、7.07%和9.09%,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56%、7.47%和9.57%。相对于可湿性粉剂,微型颗粒剂产品持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相同剂量处理下,药后7、14 d,PS3微型颗粒剂防效均高于G033A微型颗粒剂。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防治玉米鳞翅目害虫较好,可有效挽回产量损失,人工撒施推荐剂量均为300~600 g/667 m~2、无人机撒施推荐剂量均为1~2 kg/667 m~2。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 玉米 鳞翅目害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生产中12个主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等角度开展该区域玉米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间和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产量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不同,丰产稳产性品种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大,且为抗锈病、抗倒伏品种.综合评价表明,庐玉9105、登海605、蠡玉16和庐玉9104抗锈病、抗倒伏,具有较强的丰产稳产性,适宜在江淮地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性状 产量 抗性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特征与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明确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玉米土壤养分含量现状,为当地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埇桥区30个玉米种植区域,测定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评价各项养分指标的丰缺状况.[结果]玉米种植区土壤pH处于4.24~7.55,平均值为5.91,其中43.3%的取样点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建议施用适宜用量的石灰来改良该部分酸性土壤,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5 g/kg,土壤有机质较高;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6.07 mg/kg,76.7%取样点土壤碱解氮处于高和极高水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49.66和288.64 mg/kg,56.7%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极高水平,83.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极高水平.土壤的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处于高或极高水平,土壤有效锰和有效铜基本处于中等或高水平,大部分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处于极高水平,但也分别有20.0%和26.6%处于低水平,说明少部分区域缺铁和缺锌.[结论]综合来看,该区应适当减施氮肥,控制磷肥和钾肥投入,以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应加大微量元素的测土配方施肥,以均衡微量元素营养的供应,保障玉米丰产、农民丰收.

关键词: 玉米 速效养分 微量元素 评价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玉米南方锈病是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气传性真菌病害,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和粮食安全。近年,由于极端气候频发以及缺少抗锈种质资源,玉米南方锈病越来越严重。因此,深入了解玉米南方锈病暴发机制和有效防控至关重要。系统论述了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发病症状与发病规律、发病原因等情况,探讨了预防和治理南方锈病的措施,以实现玉米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发病原因 种质资源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分子量碳源对砂姜黑土磷素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土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分子量碳源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安徽省典型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种植玉米试验,开展了不同碳源(果糖、蔗糖、纤维素)对土壤中磷形态转化和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Olsen-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玉米间苗7 d后果糖处理Olsen-P含量最高,15 d后纤维素处理Olsen-P含量达最大值,90 d后,相比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纤维素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显著增加了79.74%、54.03%和30.03%(P<0.05)。(2)玉米间苗90 d后,相较于对照处理,纤维素处理显著降低了Fe-P和Ca10-P含量,增加了Ca8-P含量,而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的Ca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纤维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减少了中稳定性有机磷(MROP)含量。(3)纤维素处理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磷酸酶活性,降低了土壤p H和交换性钙含量,这是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重要原因;(4)与对照、果糖和蔗糖处理相比,纤维素处理下玉米磷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0%、19.05%和19.28%。可见,与低分子量碳源(果糖和蔗糖)相比较,高分子量碳源(纤维素)提高土壤磷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效果长效性更好。研究结果为指导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碳源调控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碳源 分子量 磷有效性 磷形态 砂姜黑土 玉米 磷吸收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草地贪夜蛾 生命周期表 产卵 取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生育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我国玉米产量造成的损失,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指标,在玉米不同生育期分别接入不同数量的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研究其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和其他相关指标造成的影响,建立不同生育期产量损失与不同为害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接虫对玉米成株期株高有显著影响,玉米各生长时期接入不同数量草地贪夜蛾后对产量损失均有显著影响。根据防治成本及玉米产量等指标计算出国内玉米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56%。利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期的防治指标分别是为害率达8.72%、7.99%和6.17%。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不同生育期 产量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氮含量、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增产增效和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8年在安徽省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以庐玉9105为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T1)、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常规氮肥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T3)、常规氮肥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T4)、50%常规氮肥+50%控失肥一次性基施(T5)、控失肥减氮25%一次性基施(T6)。T2~T5氮施用量为262.50 kg/hm2,T6为195.00 kg/hm2。系统分析了玉米生育期间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及氮肥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低产低效。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通过补充玉米生长中后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促进了玉米花后氮素积累,减少花前氮素转运,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NUE)、吸收效率(NUPE)、农学利用率(NAE)和偏生产力(NPFP)比T2分别增加6.89%~11.11%、18.84%~24.48%、7.15%~9.29%、23.49%~37.88%和6.89%~11.11%。T5处理玉米开花后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高于T2,其有利于耕层土壤氮素持续有效供应,增加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比T2分别显著减少11.58%和22.16%,玉米产量、NUE、NUPE、NAE和NPFP分别达到9535.15 kg/hm2、36.01%、0.82 kg/kg、14.00kg/kg和36.32 kg/kg,比T2分别显著增加15.00%、27.88%、10.59%、51.14%和15.00%;其效果优于常规氮肥两次施用,经济效益比常规氮肥两次施用增加706.94~1302.08元/hm2。T6与T2玉米产量、效益相当,但NUE、NUPE、NAE和NPFP分别显著增加41.96%、37.41%、38.44%和35.74%,达到氮肥高效,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因此,在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区,50%常规氮肥与50%控失肥配施,能增产增效,实现一次性施肥轻简化生产。

关键词: 玉米 控失肥 一次性施肥 产量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本研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检索并筛选获得25篇有效文献,78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样本,将数据按照省/自治区、试验时间、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化控剂类型、喷施剂量和喷施期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法定量研究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平均增产量为570.489 kg/hm2,95%置信区间为413.595~727.382 kg/hm2,且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选用紧凑型玉米高密度种植,在穗期喷施较低浓度化控剂,更有利于提高化学调控技术的增产效应。该研究可为化学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调控技术 化控剂 玉米 Meta分析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洪涝灾害后玉米受害状况及田间管理对策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摘要:介绍洪涝灾害后玉米涝渍倒伏的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田间管理措施.

关键词: 玉米 洪涝 倒伏 田间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