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益肥配加Zn、K元素对茶新梢生长效应的研究
《蚕桑茶叶通讯 》 1994
摘要:茶树益肥配加Zn、K元素对茶新梢生长效应的研究程鸣珂,樊顺兴(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科所)茶树益微—一茶树专用菌能使茶叶增产已被证实,然而它毕竟是一种活体的生物制剂,不仅不能代替肥料作为茶叶所需营养元素的来源,也不能单靠它的生理调节作用而获增产。试验实践...
种子家族的新成员——人工种子
《农林科学实验 》 1994
摘要:“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农业生产上亘古未变的一条规律。人工种子的问世和应用将改变这条规律。利用人工种子,农作物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季节播种。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工种子”呢?
安徽省酒曲害虫种类调查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太白酒厂、合肥酒厂、肥西县酒厂、肥东县酒厂、凤阳县酒厂、阜阳酒厂和运漕酒厂发生的酒曲害虫及其天敌38种,隶属于2纲、7目、23科。其中黑菌虫、黄斑露尾甲土耳其扁谷盗、咖啡豆象、二带黑菌虫、药材甲和蜚蠊为主要种类。天敌有拟蝎、窗蝇、米象小蜂和麦蛾茧蜂。
关键词: 酒曲害虫;种类;分布
白菜型双低油菜新品种选育方法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白菜型油菜遗传行为比较复杂,芥酸含量受胚基因控制,硫甘甙含量受母本基因型控制,直接选择双低基因型进展较慢。根据芥酸和硫甙的独立遗传规律,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低芥、低硫结合型,采用半粒法筛选芥酸近于零的单粒,同时采用早期预测硫甙含量,低硫株剥蕾自交选择双低稳定系。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低芥酸,低硫甙,选育方法
淡水白鲳夏花与越冬鱼种池塘混养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本文通过淡水白鲳夏花与越冬鱼种池塘混养对比试验证明:冬片鱼种混养较为理想,冬片养殖的成活率和商品率均高,成本也低。
关键词: 淡水白鲳,冬片鱼种,混养
皖棉87比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统棉87比2,在沿江棉区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亩产皮棉可达109.45kg;稀植和密植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皮棉亩产亦可达到100kg以上,皖棉87比2是一个丰产稳产的品种。中后期需肥量大,早熟不早衰,后劲大,在肥水条件好的田块易取得高产、稳产、优质。
农药混剂研究现状及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本文从农药混用与混剂研制应用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农药混剂发展状况和意义,阐述了农药混剂在植保上的地位及其开发应用前景,提出了当前农药混剂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农药混剂,增效,研制,开发
皖棉87比2选育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皖棉87比2于1989~1990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98.66%和100.75%。在沿江表现突出,霜前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2.51%和104.82%,籽、皮棉产量为对照泗棉2号的101.28%和103.55%。纤维品质:2.5%跨长29.7~30.92mm,比强度19.65~21.15g/特克斯,麦克隆值3.7~4.1。1989年经中棉所人工病圃鉴定,枯萎病指80.90,黄萎病指24.80。自1990年开始原种生产和良种繁育,并在怀宁、安庆、铜陵、东亚等县(市)试种示范,深受棉农欢迎。
关键词: 皖棉87比2;纤维品质;产量;抗性;栽培技术;试种示范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育性与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特征特性,育性,繁殖制种,组合应用
祁门红茶香气的初步分析
《中国茶叶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祁门红茶自1875年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品质风格和独特的“祁门香”而在国内外声誉鹊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7年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质奖.祁门红茶向以其清鲜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香味——“祁门香”而称誉国际茶叶市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研究揭示“祁门香” 的奥妙,将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其传统的优异品质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