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rowth and development(模糊匹配)
173条记录
安徽省县域财政科技投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财政科技投入密不可分,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带动县域科技事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选取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对2009—2012年安徽省县域财政科技投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域科技投入的增加对其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有较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县域财政科技投入的提高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财政科技投入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 现状 建议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与L-肉碱对异育银鲫生长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1000、2000、3000mg/kg,L-肉碱100、200、300mg/kg,制成6种饲料,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共7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8周。结果显示,各组的摄食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试验组饲料系数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特定生长率有显著上升,其中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的饲料利用及生长效果最佳。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维生素E、氧化型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等抗氧化指标均受到添加剂的显著影响,并且大多在牛磺酸1000mg/kg组和L-肉碱200mg/kg组变化最为显著。结果表明,生长性能的变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bio) 牛磺酸 L-肉碱 生长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菜籽饼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试验日粮采用发酵菜籽饼等能等蛋白替代豆粕对生长肥育猪的应用效果。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生长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60%豆粕;育肥阶段:Ⅰ组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Ⅱ组发酵菜籽饼替代100%豆粕。分别考察两阶段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变化。生长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30%豆粕和育肥阶段发酵菜籽饼替代50%豆粕对猪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改善了机体蛋白质和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组成,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采用混菌发酵菜籽饼能够有效改善菜籽饼的饲用品质,提高了菜籽饼在日粮中的添加比例,但适宜的添加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发酵菜籽饼 生长肥育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豆科作物的光合生理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植物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豆科作物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于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对4种豆科作物的耐阴能力及其光合生理进行了研究。测定全光和弱光处理(全光的48%)下豆科作物在初花期的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含量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 BPCase)活性,监测其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使供试作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不同程度地向耐阴植物变化;弱光还使供试作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Ru BPCase活性不同程度地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显著上升;遮阴后,乌豇豆(Vigna cylindrica)和绿豆(Vigna radiata)的叶绿素(Chl)a和Chl b含量显著增加,Chl a/b值显著降低,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和望江南(Senna occidentalis)的光合色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弱光使供试作物茎变细,侧枝数减少,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降低,根冠比降低,根瘤量减少,叶片变小变薄,叶片数减少,叶面积指数降低;弱光胁迫下,大猪屎豆不开花,望江南只开花不结实,而绿豆和乌豇豆开花数减少,花期缩短,种子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供试作物的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得出它们的耐阴能力排序是:乌豇豆>绿豆>望江南>大猪屎豆,其中乌豇豆和绿豆适宜与林果套种,而望江南和大猪屎豆不适宜套种。

关键词: 豆科作物 遮阴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小麦秸秆还田低碳农业措施的推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大豆前期出苗率和幼苗期生长明显优于无秸秆还田和未浇透水的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2倍全量秸秆还田)大豆产量在3 804.71~3 922.56kg/hm2,比对照(不施肥+无小麦秸秆还田)增产69.92%~75.1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低碳 大豆 生长影响 农业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在3个砧木品种"贝达"、"华佳8号"和"SO4"上分别嫁接"醉金香",观测葡萄的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长势、产量、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醉金香/华佳8号"小脚"现象不明显,叶面积最大,叶绿素含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醉金香/SO4综合表现次之,而醉金香/贝达"小脚"现象明显,生长弱,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综上,不同砧穗组合的葡萄生长及品质表现由好到差分别为:醉金香/华佳8号,醉金香/SO4,醉金香/贝达。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醉金香”葡萄 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小豆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小豆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全光和弱光处理(全光的48%)下3个小豆品种(阜南绿小豆、早熟黑小豆、晚熟黑小豆)在初花期的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RuBPCase活性,石开究小豆生长发育对弱光的响应.结果表明:弱光使3个品种小豆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参数不同程度地向耐荫的方向变化,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RuBPCase活性也显著下降;遮阴后,阜南绿小豆的叶绿素a和h含量显著增加,Ch1 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他小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弱光使3个品种小豆的生物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降低,根冠比降低根瘤量减少,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减小;弱光胁迫下,阜南绿小豆提前开花、提前成熟犀熟黑小豆推迟开花、延迟成熟,而晚熟黑小豆只开花不结实.从遮阴后小豆的光合特性变化和生长发育差异等方面综合考虑,3个小豆品种的耐阴能力大小为:阜南绿小豆>早熟黑小豆>晚熟黑小豆.

关键词: 小豆 遮阴 光合特性 光合色素 生长发育 产量

饵料中不同鱼饲比对黄鳝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饵料中不同鱼饲比对黄鳝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饵料中鱼饲比从T(4∶1)降到T(1∶2),黄鳝的生长性能未受到影响;当鱼饲比降至T(1∶4),黄鳝的相对增重率显著下降。与野生黄鳝相比,采用冰鲜鱼与膨化饲料投喂的黄鳝,其基本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含量略低于野生黄鳝,随着饵料中鱼饲比的不断降低,黄鳝肌肉蛋白质含量和部分氨基酸含量也有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黄鳝 鱼饲比 生长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

关键词: 开口饵料 大鳞副泥鳅 仔鱼 成活率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养模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放牧与圈养这两种不同饲养模式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别对放牧组和圈养组饲养对比试验,选择2月龄健康的断奶安徽白山羊羔羊60只,分为放牧组和圈养组。每组30头,公母随机,试验期90 d。测定两组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和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各个阶段,圈养组羔羊在断奶后体重、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放牧组(P<0.05或P<0.01),但病死率低于放牧组。断奶后30 d和60 d两组羔羊的生化指标均下降(P<0.05或P<0.01),圈养组羔羊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氮、碱性磷酸酯(TP、ALB、GLOB、UN、AKP)、Ca和P水平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但UN水平低于放牧组(P<0.05)。试验证实:采取圈养能显著提高断奶羔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并促进羔羊生长,生长效果好。

关键词: 饲养模式 断奶羔羊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