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自然降水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小麦高产节水耕作技术,在2011-2013小麦生长季,通过定位试验,以安徽大面积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深松+播后镇压、旋耕+播后镇压、旋耕和复式播种作业5种耕作方式下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下小麦田间出苗率均在70%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小麦生产对田间出苗的要求。在5个处理中,旋耕+播后镇压处理出苗率最高,达83%;复式播种作业处理的单株次生根数最高,2年在生育后期分别达到24.2和28.9条;旋耕+播后镇压处理2年平均及各年度的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 206.8、8 175.5和8 238.0kg·hm-2,复式播种作业次之,秸秆还田+深耕+播后镇压最低,处理间差异显著。深松和旋耕处理在小麦生育后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而4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本试验条件下,旋耕+播后镇压是小麦兼顾高产节水的最优耕作播种方式。
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制剂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1日龄平均体重为(330±10)g的健康肉鸡(快速)52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20%小麦+5%发酵芝麻粕)、试验Ⅱ组(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试验Ⅲ组(20%小麦+豆粕)、试验Ⅳ组(40%小麦+豆粕),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以重复为单位单圈饲养,预试期3d,正试期34d。屠宰后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Ⅰ、Ⅱ、Ⅲ、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40%、7.15%、8.87%、5.46%(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对肉鸡肉品质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试验Ⅱ组肉品质相对于其他各组有所提高;试验Ⅲ、Ⅳ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30.10%、25.36%(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比例的小麦和发酵芝麻粕可替代日粮中部分玉米和豆粕,其中以添加40%小麦+10%发酵芝麻粕效果较好。
关键词: 小麦 发酵芝麻粕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筛选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药剂。[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不同杀菌机制的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毒力。[结果]5种杀菌剂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的作用效果差异很大,其中咪鲜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仅为0.067μg/ml;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在0.102~0.372μg/ml;多菌灵的抑制作用最小,EC50为30.588μg/ml。[结论]对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安徽分离株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的残留量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炔草酯及其代谢物炔草酸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或丙酮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4%~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4%;炔草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1.7%~83.8%,RSD为2.3%~6.0%;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10-9和2.0×10-10g;在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炔草酯和炔草酸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0.05、0.02 mg/kg和0.01、0.02、0.01 mg/kg。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麦 土壤 炔草酯 代谢物 炔草酸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荧光参数 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