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锐劲特与吡虫啉混合使用 ,对稻飞虱和黑尾叶蝉均有显著的防效 ,5 %锐劲特SC 2 40ml/hm2 + 10 %吡虫啉WP 12 0g/hm2 ,药后 14天对稻飞虱防效达 98.4% ,对黑尾叶蝉防效达 89.4%。
关键词:
锐劲特
吡虫啉
稻飞虱
黑尾叶蝉
药效
《茶业通报
》
2002
摘要:本文分析20世纪末世界茶类消费结构和贸易格局的变化特点,对我国未来茶叶产业的经营形式、产品加工和茶树种植三大领域的结构趋向进行了探讨,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相应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21世纪
茶业结构
趋向
实现途径
《安徽农业
》
2002
摘要:我省南部地区的土壤受气候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土体中的硅、钙等元素的淋失,铁、铝出现累积,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 PH值大都在 4.5-5.3范围内,属弱酸性到酸性土壤。据资料统计,我省南部地区酸性旱地土壤的资源面积达到了县1800多万亩,资源潜力十分巨大。土壤的酸性条件对农作物(特别是豆科作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又加速了铵、钾。钙、镁等阳离子的淋失,
《杂交水稻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90 12 5A是从日本引进的粳型广亲和三系不育系。其一般配合力高 ,特殊配合力方差大 ,与偏籼型恢复系配组优势更强。但开花习性较差 ,不利于繁殖、制种。在所配制的组合中 ,应注意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 ,缩短全生育期 ,控制每穗总粒数 ,以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
水稻
广亲和不育系
90125A
特征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分析了皖北地区秋延辣椒产量低、上市期短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对策
关键词:
秋延辣椒
产量
原因
生产对策
《水利渔业
》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女山湖鱼类资源调查及渔获物统计分析 ,女山湖鱼类组成计 6 1种 ,隶属于 16科 ,首次采集增补了似刺鳊鱼句、油 攴又鱼 、马口鱼 ;提出了改造其鱼类区系结构的途径及渔业利用措施
关键词:
女山湖
鱼类区系
渔业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皖麦 44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郑州 891为母本 ,郑州 83 1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 ,选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 ,适合制作优质馒头。适宜安徽省淮北、沿淮麦区中高肥力地块 ,中晚茬种植。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于调控合理的群体和防治后期的病虫害。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4
选育
特征特性
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采用臭氧和负离子气处理的方法贮藏保鲜猕猴桃,研究了对保鲜时间,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臭氧和负离子气定期处理贮藏的猕猴桃,保鲜期可延长至半年以上,商品好果率达91%-94%,并且无二次污染,其糖度,维生素C,硬度以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变化减慢.
关键词:
臭氧
负离子
节能窖
有机食品
猕猴桃
电子气调贮存
试验
《茶业通报
》
2002
摘要:本文就中国茶业的现状及将来茶叶的消费形式作一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21世纪茶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调整茶叶结构,开发多元化产品的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向医疗、食品、日用化工领域拓展。
关键词:
茶业
结构
多元化
保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