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吴文革(精确检索)
165条记录
氮肥追施方式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机插试验,在施氮量及其基追比相同的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方法,研究不同的追肥方式对杂交中籼水稻机插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作为分蘖肥分次追施对机插杂交中籼稻的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比穗肥的作用明显;在机插后5~7 d和12~15 d分两次追施氮肥作为分蘖肥能够显著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抽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粒叶比,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与分配,提高收获指数,优化产量结构,提高机插杂交中籼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 氮肥 机插 中籼稻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15~18)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株行距配置 栽插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对安徽沿江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确定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最适秧龄。[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15为试验材料,设置20、24、28、32 d 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秧龄在28 d以内,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提高,秧块状态良好,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最终使得产量显著增加。当秧龄超过28 d时,秧苗单株白根数显著减少,根冠比降低,秧苗素质下降;株高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下降,秧块状态变差,最终导致减产。[结论]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早稻秧龄在24~28 d较适宜,以28 d最优。

关键词: 秧龄 双季早稻 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中籼稻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4年在安徽省凤台、包河、白湖、庐江等地,以常规毯苗机插为对照,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具有播种量低,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栽后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苗消长平稳,成穗率高等优点;每穗粒数与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产量构成协调。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定量,为探索安徽水稻种植机械化新模式,促使农机与农艺更好结合,加速安徽水稻机插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钵育机插 秧苗素质 生育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对后作水稻产量的影响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尼龙网袋定位试验,系统比较分析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土壤养分及后作水稻的产量变化,研究油菜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应及其对后作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还田时间的推移,秸秆腐解率逐渐增加。还田后15d,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37.2%,至还田后120d腐解率达60.9%;秸秆腐解速率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秸秆养分释放率与释放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释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钾、磷、氮。秸秆还田后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碱解氮与速效钾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油菜秸秆还田对后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无明显变化,水稻产量显著提高,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分别比对照增产6.4%、7.6%。油菜秸秆全量还田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有效培肥地力,增加后作水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油菜 秸秆还田 腐解特征 养分释放 土壤肥力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设计施氮量10 kg/667 m2和15 kg/667 m2两个水平,以10个超级稻和10个超高产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水稻不同时期茎蘖动态、单株叶面积、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根据产量和产量增幅大小初步筛选出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并且比较它们的茎蘖动态和干物质积累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N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均显著大于低N水平;Ⅱ优602、两优6326、Y两优2号等6个品种为氮高效品种,新两优6号、Y两优1号、春光1号等8个品种为氮低效品种;整个生育期过程中氮高效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氮低效品种,茎蘖数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水稻 氮高效 品种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籼改粳”机插栽培高产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常规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在钵育摆栽条件下,设置每丛2苗、3苗、4苗3个处理,研究不同丛基本苗数对钵苗摆栽常规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以完善安徽沿江地区"籼改粳"后机插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钵育摆栽栽后缓苗期短,新分蘖增加快,够苗及到达高峰苗期时间短;每丛3~4苗时群体结构合理,中后期群体LAI及物质积累能力较高,群体成穗多,进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籼改粳 钵苗摆栽 丛基本苗数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机插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技成果 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失复混(合)肥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2014

摘要:结合粮丰工程开展控失复混(合)肥对皖北地区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施用控失复合肥的小麦较施用常规小麦配方肥增产4.2%~13.9%,平均增产8.4%,每公顷新增纯收益在571.5~1 879.9元。

关键词: 粮丰工程 控失性肥料 皖北地区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

摘要: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淮两优527的分蘖能力最强,淮两优1141的分蘖能力最弱;徽两优6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61d,两优996生育期位居第二,为158d,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49~151d之间;II两优838抗倒伏系数最高,淮两优527的抗倒伏系数最低,其余品种的抗倒伏系数介于二者之间;淮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实产分别位于第一、二、三位,较对照(新两优6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淮两优527、农丰优256和Y两优1号、两优6326的实际产量分别位于第四、五、六位,较对照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可作为沿淮地区首选的推广品种,淮两优527、农丰优256、Y两优1号、两优6326也可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