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吴文革(精确检索)
165条记录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区域气温的影响与预测——以沈阳地区为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利用1961—2015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沈阳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多变量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MEI)资料等,在分析沈阳地区气温月际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其影响特征,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dels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X)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沈阳地区2011—2015年的气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61—2015年共计660个月中,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远大于其他月份。1961—2015年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往往在秋冬季达到最大强度,或为导致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变异增强的原因之一。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之后的春季,沈阳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逾70%。沈阳地区气温随MEI变化的线性倾向值为0.98,决定系数为0.98且通过了0.01的可信度检验。利用MEI对沈阳地区的气温进行同期和时滞预测,NARX的预测结果均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当气温滞后MEI16个月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此时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59,较同期预测提升了79%;NARX预测的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为0.49,较同期预测降低了36%,相关系数为0.86,较同期预测提升了8%。

关键词: 多变量ENSO指数(MEI) 非线性自回归模型(NARX) 动态神经网络 短期气候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明确"皖稻153"的栽插密度。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3.3 cm×25 cm、28.6 cm×25 cm、25 cm×25 cm、22.5 cm×25 cm、20 cm×25 cm、18.2 cm×25 cm共6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以33.3 cm×25 cm为对照,考察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每穴的茎蘖数及有效穗数均呈下降趋势;抗倒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穗实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粒重与栽插密度间的关系不明显;实际产量亦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5 cm×25 cm栽插密度的实际产量最高,达13 125 kg/hm~2,较其他栽插密度处理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皖稻153"在沿淮地区麦茬栽培栽插密度以25 cm×25 cm (1.6×10~5穴/hm~2)为宜。

关键词: 皖稻153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中国稻米 2019

摘要:水稻"一种两收"是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型稻作模式。本文分析了双季稻北缘地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提出了以"产业化、机械化、优质化、组织化"推动水稻"一种两收"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再生稻 一种两收 现状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水稻“一种两收”优质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沿江区域再生稻收获后,适宜发展绿肥种植。并通过调控实现绿肥-稻草协同全量还田,实现后茬主作物化肥全量替代,可用于生产化肥零投入的绿色农产品。选择生育期在130~135 d早中熟中籼优质品种,3月25日左右播种,采取水稻机械平衡丰产栽培技术,绿肥稻草协同还田下的氮肥前移施肥技术及好气灌溉技术。两季实现13 500 kg/hm2以上产量。

关键词: 绿肥 再生稻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麦玉两熟区温光水资源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探明了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温光水气候资源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为区域作物布局和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方法]系统分析了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0-2015年逐日的气温、光照、降雨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种植模式周年和季节间的资源配置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1960-2015年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日平均温度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了0.02、0.27和0.21℃,日温差平均每10年下降了0.25、0.26和0.26℃,日最低温度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0℃、≥10℃积温,平均每10年增加了60.84、54.88℃d和63.77、57.81℃d;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季和周年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降低了52.57、40.90和93.47 h;降雨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间波动较大.[结论]生产上需要根据区域温、光、水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优化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种植模式,提出该区域与自然资源适配的麦玉两熟种植资源高效优化利用模式.

关键词: 麦玉两熟 资源分布 演变趋势 周年变化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理配置季节间辐射为主,兼顾降雨和积温.不同地区应结合气候资源配置特点,通过合理的播栽期、周年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搭配等栽培措施将部分光热资源调配给水稻,实现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关键词: 江淮区域 稻麦周年两熟 种植模式 资源配置特征 分配率 资源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生稻晶两优华占对安徽沿江生态适应性探索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晶两优华占在长江中下游全生育期为137 d左右,属于中迟熟品种类型。本研究从不同播种期对秧苗素质、两季产量、生育期及两季产量构成等因素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安徽沿江区域再生稻播种期,一般中迟熟品种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可减轻育秧难度,利于培育壮秧,减轻大田缓苗期,有效避免7月下旬的高温阶段,实现9月20日前安全齐穗,达到头季稻和再生稻综合丰产目标。

关键词: 沿江 晶两优华占再生稻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中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差异。[方法]以籼型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688组合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稻专用控失肥、炭基长效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肥、活性糖肽肥和常规复合肥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水稻专用新型肥料促使水稻植株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大幅增长;新型肥料处理减氮12.51%、减磷6.67%、减钾6.67%,节省肥料成本184.65 kg/hm~2,同时少施一次穗肥,节省人工成本1 125元/hm~2,尽管各处理小幅减产,但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明显提高,净收入总体提高。其中,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活性糖肽肥处理有效穗数提高14.76%,每穗总粒数也小幅增长,增产4.8%,N农学利用效率和N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9.3%和19.6%,P和K农学利用效率均提高21.4%,偏生产力则均增加12.3%,增收2 573.85元/hm~2,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处理按增效增收效果表现为活性糖肽肥>炭基长效肥>活性增效肥>控失肥>保持性肥料。

关键词: 水稻 新型肥料 减肥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为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无为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本文介绍无为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当地粮食生产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安徽无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近3年粳稻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制约安徽省粳稻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推进"籼改粳"工作进程,提升安徽省稻米产业的竞争力。安徽省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合肥、安庆、六安、芜湖、蚌埠、滁州等地;粳稻生产以直播为主,机插为辅;所种植的粳稻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7.57%,本省自主选育品种仅占22.43%;近3年粳稻平均单产为7.51 t/hm~2。提出应以沿淮、沿江一带以及江淮东南部为重点区域,以发展中粳和单季晚粳为主体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安徽省加快发展粳稻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 粳稻 品种 栽培方式 产量 发展潜力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