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转C_4光合基因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德正 1 ; 迟伟 2 ; 王守海 1 ; 焦德茂 2 ; 吴爽 1 ; 李霞 2 ; 李成荃 1 ; 张云华 2 ; 罗彦长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C4光合基因;两系杂交稻;特征特性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4 年 30 卷 03 期

页码: 248-2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pepc、ppdk和pepc +ppdk三种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观察表明 ,与原种Kitaake相比单株有效穗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单株产量相应提高 ,特别是pepc和ppdk基因聚合后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受体亲本Kitaake提高 2 9.1%和2 7.0 %。三种转基因材料作基因供体分别与受体光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2 30 4S和 2 30 6S杂交后 ,这些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不仅稳定遗传和高水平表达 ,而且表现增穗增产 ,特别当pepc和ppdk基因聚合时 ,与受体相比 ,F1的PEPC活性提高 5 .8~ 18.6倍 ,PPDK活性提高 0 .5~ 1.3倍 ,植株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左右。转育的转基因材料结实率有所降低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相关文献

[1]油麦茬直播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8901. 邵红星,杨林松,赵玉廷,许荣华. 2015

[2]杂交中籼两优669在江淮地区高产制种技术.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民,从夕汉,吕孝财,李定波. 2015

[3]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61号. 王德正,杜士云,王守海,罗彦长,李成荃,吴爽. 2007

[4]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127. 夏加发,李泽福,王元垒,马廷臣. 2015

[5]两系中籼稻新品种徽两优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杨联松,白一松. 2015

[6]两系超级杂交稻徽两优6号在安徽的推广与栽培技术. 栗云端. 2014

[7]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王伍梅,台德卫,杨联松,张效忠,黄贯刘,汤修竹,赵天明. 2009

[8]两系杂交籼稻皖稻79制种技术研究.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宛麟,胡先文,吴爽,杜士云. 2003

[9]优质两系杂交晚籼两优3401的选育与应用. 王守海,吴爽,杜士云,王德正,罗彦长,黄忠祥,李成荃. 2007

[10]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张效忠,王守海,台德卫,梅德勇,丁美顺,刘会义. 2014

[11]抗病两系杂交中籼稻明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 张德文,杨前进,朱启升,王士梅,汪婉琳. 2011

[12]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两优003. 张德文,杨前进,朱启升,王士梅,汪婉琳. 2012

[13]Y两优9918在巢湖地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梁华金,吕孝林,周林,魏安季,吴文革. 2012

[14]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陈刚,罗志祥,施伏芝,吴文革,阮新民,许有尊,从夕汉,董建军,刘春盛. 2016

[15]安徽两系杂交稻育种开发与种子产业化的实践. 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孙宗法. 2000

[16]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爽. 2003

[17]中熟高架载培专用型番茄品种:皖粉3号. 张其安. 2001

[18]优质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汪强,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徐桂珍,陈培,田东丰. 2011

[19]紫甘蓝栽培技术. 张其安,方凌. 1996

[20]耐旱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特征特性及旱直播栽培技术. 张德文,杨安中,张世林,朱启升,杨前进,董军,孟志伟,邵芳荣,冯春.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