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安徽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约束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抓住时机,依靠政策调动、布局优化、市场带动、科技拉动,提高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大幅度提高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安徽农业 农民增收 政策调动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关键词: 施氮方式 土壤肥力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7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自育的籼粳亚种后代中间材料M89898为母本,扬稻4号作父本,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籼水稻新品种。米质好,在12项米质检测指标中有10项达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多年的试验、省区试和省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一般在8.10 t/hm2以上,与对照汕优63相当。抗逆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纹枯病轻,耐肥抗倒。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及其以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最适播种期为5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中籼 皖稻173 优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2005

摘要:在对农业科技创新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科研创新与生产需求相脱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配不当;农业技术创新手段落后,原创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少,重复或验证别人成果的较多,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产前、产中、产后科技力量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多部门立项、多部门管理,造成项目的重复设置。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认识:明确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改革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为农业科技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应面对现实。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 科技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常蚕种入库后的处理与预防

现代农业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县域农业资源利用的流向性探析——以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阜南县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安徽省阜南县农业资金、劳动力及技术进步率在各业的流向结果表明,渔业资金的边际效益最大,畜牧业为劳动力边际产值最大的行业,技术进步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农业技术进步率;若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有限资金需向林业流动,剩余劳动力需向畜牧业转移,技术进步需注重提高种植业技术进步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农业资源 边际效益 技术进步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种合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通报 2005

摘要:“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关键词: 夏大豆 国审合豆3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39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141.5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4.8%,居各参试常规品系第1位;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99.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6.0%。茎秆粗壮,株高适中,耐肥,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强,早发性好,叶色较为深绿,苗期耐寒性强;对稻瘟病抗性较对照竹青(6级)高2个级别。全生育期110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早稻 皖稻13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针对安徽生态省建设这一背景,在分析该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