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几种农艺节水措施对江淮丘陵地区玉米生长及节水效应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玉米增产9.8%以上,旱地龙处理玉米增产6.5%,苗乐宝处理玉米增产8.9%。秸秆覆盖和施用苗乐宝能使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容重下降、田间持水量提高。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比对夏玉米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夏玉米盆栽试验,共设7组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玉米各生育期与收获期的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生物量随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且使用一定比例控释尿素处理的生物量大于普通尿素处理,以处理⑥最大;在玉米收获期,处理⑥的产量最大,与其他处理间达差异极显著水平,处理⑤次之,产量高于处理②。[结论]综合考虑,确定处理⑤(55%普通尿素+45%控释尿素)为最佳配比。


淮北地区夏玉米肥料配合施用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淮北地区的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方法]以淮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生长期间施肥设置氮磷钾肥不同用量的10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玉米产量与施氮量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491.12+15.99X-0.30X~2(R=0.987 7~(**)),磷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施磷量较大时,随施磷量的增加,磷肥对产量影响作用减弱,施钾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100 kg籽粒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平均分别为2.87、0.90、2.09 kg。10个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9.68%、35.43%、50.01%。施肥对玉米株型结构、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含量及籽粒品质影响不大。[结论]淮北地区产量为10 500 kg/hm~2夏玉米的适宜施肥量为:N 300~375 kg/hm~2、P_2O_575~90 kg/hm~2、K_2O 75~90 kg/hm~2。


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筛选优质高产的玉米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的6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供试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正向和负向效应。穗长的一般配合力大小为:NS226>HA8-2>鲁1056>EGM-1>系1523>KS4455,穗粗的一般配合力大小为:EGM-1>KS4455>HA8-2>NS226>鲁1056>系1523,行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大小为:EGM-1>鲁1056>NS226>HA8-2>系1523>KS4455,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大小为:HA8-2>EGM-1>系1523>鲁1056>NS226>KS4455。穗长、穗粗、行粒数和千粒重的特殊配合力变异范围分别为:-2.040~1.968-、0.268~0.406、-4.158~3.933和-19.2~59.9。杂交组合NS226×HA8-2、KS4455×EGM-1、系1523×HA8-2的产量分别为7 7407、398和7 602 kg/hm2。[结论]不同自交系及其杂交组合的不同性状的配合力不同。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更容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


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方法]引用国家东南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在凤阳和阜南种植的结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这2组玉米生育期内所处的生态条件及产量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光、温、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抽雄期前后是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应将玉米的抽雄期置于光、温、水三者协调的时段。[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杂交种的栽培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生产现状调查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对安徽省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种植品种、种植密度和施肥状况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产区玉米平均密度为64905株/hm2,与9000kg/hm2的目标产量密度基本相适宜,但偏稀和偏密的现状同时存在;品种多乱杂与品种类型相对单一并存;施氮量202.5kg/hm2左右,但施氮量偏高和偏低也较普遍。建议从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规模种植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测土配方施肥、优化栽培技术和加强控释肥料研究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玉米生产技术的信息化研究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玉米生产。


优质早熟糯玉米皖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皖糯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以自选自交系"3A"作母本,自选自交系"WN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


不同宽窄行及播种密度对玉米弘大8号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大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500~91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cm窄行40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cm窄行40cm,密度79500株/hm2,产量为9950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