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之路
《安徽科技 》 2008
摘要: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并从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发展模式,对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扩大提出了新的期许,对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由于受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双重约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尤其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之路。
安徽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安徽科技 》 2008
摘要: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安徽省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遵循"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这些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模式也为安徽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安徽省小麦生产投入产出及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安徽省农户小麦生产住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示范区与非示范区、旱地小麦与稻茬小麦生产的投入和产出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小麦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小麦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结果表明,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单位面积生产资源投入总量相差不大,但综合经济收益示范区高出非示范区30%左右;稻茬小麦生产成本投入高出旱地小麦10%,但综合经济收益却低24%;目前安徽省小麦生产资源投入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要达到最佳经济收益,单位面积种子用量可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可适当增加。
施肥对砂姜黑土基础肥力及强筋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和不同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22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基础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主要养分性状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较单施化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同一施氮水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基础肥力产量(不施肥时的产量)较单施化肥的高2 715.0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与籽粒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均呈正相关。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不仅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同时还是确保优质小麦保优栽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提升安徽省芝麻出口创汇能力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安徽省出口创汇支柱农产品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但目前安徽省芝麻生产存在一些问题,产品质量尚不能很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分析了安徽省芝麻生产的现状和出口创汇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烟农19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示范和验证
《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烟农19集高产、优质、广泛适应性于一身。高产栽培要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争取穗大粒多。6750kg/hm2产量结构为600-675万穗/hm2×28-30粒/穗×41-45g/千粒。规范化栽培要以适期播种为前提,以培育高产群体为中心,以高产优质为目的,围绕产量构成3要素综合运用平衡施肥、氮肥后移调优、半精播、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技术,保证每一要素都能到位。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安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管理 》 2006
摘要: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安徽省粮食生产形势与特点,剖析了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