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丹参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分子标记。试验通过建立优化的丹参SRAP反应体系,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对生长在四川中江、陕西商洛、山东临沂、安徽亳州和安徽凤阳5个丹参主产区的6个丹参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6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78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21.7条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应用NTSYS软件聚类分析36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Jaccard’s遗传相似系数在0.6774~0.8225之间,说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丹参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品种与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主要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在改良水稻土(加入10%稻壳)和水稻土中种植4种烤烟品种,对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各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综合农艺性状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其各项经济性状都比其在水稻土中的对应经济性状高。在改良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9601,在水稻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为云烟87。品种与土壤互作效应显著。不同品种在改良水稻土中的原烟外观质量总体好于其在水稻土中的。改良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各品种间相差不大,水稻土中各品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品种和土壤类型互作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影响显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种豆吃豆”项目效果评价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 2008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种豆吃豆"试点活动开展情况,全面评估活动实施效果,为在项目地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方法,对2个县(区)参与项目所有可接触到的47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入户核实调查结果。结果在47名调查对象中,共接受豆种320.5kg,收获大豆3 465kg,较投入增加了9.8倍,87.2%对象接受过培训,97.9%的人均食用了大豆,平均每人每周吃豆6.4±2.6次,喝豆浆者占89.4%,89.1%的对象自报吃豆后感觉身体较以前好,86.7%自报比吃豆前生病少,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吃豆前增加者分别占61.11%、61.11%和57.89%,且前两者在吃豆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3.8136,P<0.05,t=2.6697,P<0.05),CD4较吃豆前增加的占54.05%;97.9%人认为此项目好,所有人都希望继续开展该项目。结论该项目改善了感染者/病人的营养状况和知识水平,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种豆吃豆"试点活动效果明显,并具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 大豆 生产自救 效果评估


皖西烟区烤烟新品种适宜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的烤烟品种及栽培技术。[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因素,品种为副因素,对3个烤烟品种不同处理的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品种9601表现出明显的早发趋势,较云烟87和云烟85田间长势强。3个品种在当地生态条件下最适宜的施氮水平为97.5 kg/hm2;而在3个处理当中尤以品种9601的综合经济性状表现突出,明显优于其他2个品种,适宜在皖西烟区推广栽培。适当增加钾肥的施入量将更加有利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结论]该研究为皖西烟区烤烟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基础。


拟南芥花粉体外和体内2种萌发差异的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拟南芥花粉体外和体内2种萌发的差异。[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比较2种体外萌发培养基的萌发率差异并比较体外萌发率和体内萌发率的差异。[结果]花粉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平均为51.01%,而在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平均为83.97%;在体外,液体萌发培养基优于固体萌发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萌发率较固体培养基萌发率高,稳定;体内萌发较体外萌发稳定,萌发率高,平均萌发率为94.00%。[结论]研究结果为检测花粉活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检测标准,为拟南芥花粉的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 拟南芥 花粉体外固体萌发 花粉体外液体萌发 花粉体内萌发


“1,2,1”哺乳法对仔兔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养兔杂志 》 2008
摘要:选经产母兔同期产仔90窝,每窝选留仔兔6只,随机分为3组,进行3个时期不同哺乳次数试验。结果表明:睡眠期,每天哺乳1次与2次的窝重、窝增重和死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开眼期,每天哺乳2次,Ⅰ、Ⅲ组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哺乳1次的Ⅱ组(P<0.05),各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追乳期,每天哺乳2次与1次,窝增重和仔兔死亡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每天哺乳2次的断奶窝重,Ⅰ、Ⅲ组显著高于每天哺乳1次的Ⅱ组(P<0.05),Ⅰ、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成活率虽高于Ⅱ、Ⅲ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仔兔阶段3个时期的哺乳次数以"1,2,1"较适宜。


中量元素镁对烤烟干物质和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镁对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烤烟合理施用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宣城、休宁两地,以60kg/hm2镁肥为处理,不施镁肥为对照,采集不同时期烟株的根、茎、叶样品,烘干过筛,灰化后用稀盐酸溶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的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宣城、休宁两点各时期施镁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数量分别比对照高12%和10%,镁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66%和89%,且叶片内镁含量也高于对照,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均大于对照。[结论]增施镁肥能促进烤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烟株镁的吸收和微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因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


安徽省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监测
《植物保护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安徽地区辣椒疫霉对甲霜灵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的地理分布,2005—2006年从安徽省16个市、县采集辣椒疫病病株,经分离纯化鉴定,获得125株辣椒疫霉菌株,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按照Parra&Ristaino(2001)标准,供试菌株中有79株对甲霜灵敏感,38株对甲霜灵敏感性处于中间状态,8株抗甲霜灵,即敏感菌株、中间菌株和抗性菌株分别占总体的63.2%、30.4%和6.4%。采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寿县的菌株最为敏感,EC50值最低为0.10μg/mL,平均为0.81±0.20μg/mL;而砀山、和县地区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平均EC50为8.32±0.19μg/mL,最高达25.47μg/mL。抗性菌株的最高抗性倍数约为9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