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雄性不育及杂种制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09
摘要:文中介绍当前国内为芝麻杂种优势研究情况,对芝麻雄性不育材料0176A等征特性进行观察,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核中;在不同的基因型中,雄性不育性状受1对或几对隐性基因控制;0176A等与郑杂芝H03遗传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位点。通过对隐性不育基因连续多代转育和群体改良,筛选出0176A等优良雄性不育系,其育性比趋向于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筛选出2164、C023等优良恢复系;配制和鉴定杂交组合100余个,其中皖杂芝0176、0214两个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
《财会通讯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的内部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制定了"内部审定标准"及细则,但科研单位开展内部审计起步较迟,需要采取措施和对策迎头赶上,为发展科学事业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施肥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江淮地区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制条件下紫云英与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比及施肥效应。[方法]以早稻品种早籼7038和晚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试材,研究了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化肥与紫云英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早稻试验中,化肥施用量减少30%时,早稻产量随紫云英配施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加,配施22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早稻增产效果最佳,比用100%化学肥料处理的高8.2%;晚稻试验中,晚稻产量随着前茬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前茬配施300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产量最高,且略高于完全化肥处理。[结论]增施化肥或配施紫云英致使水稻产量构成参数均有相应提高;前茬配施高量的紫云英对促进晚稻产量的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