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蚕种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
《北方蚕业 》 2009
摘要:从饲料、催青、原蚕饲育环境、上簇及簇中保护、种茧保护、采种、蚕种保护、蚕种浴消、防病防微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优质蚕种生产的配套技术措施。


应用“3414”试验建立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东省冬小麦为例,对应用"3414"完全或部分实施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的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并就当前建立指标体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本研究以相对产量75%、90%和95%为标准将山东省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级;并分别用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山东省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低等级(Olsen-P<10 mg/kg、NH_4OAc-K<50 mg/kg)时,磷、钾肥(P_2O_5和K_2O)用量分别应为100~130和120~150 kg/hm~2;中等级(Olsen-P 10~30 mg/kg、NH_4OAc-K 50~100 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80~100和100~120 kg/hm~2;高等级(Olsen-P 30~50 mg/kg、NH_4OAc-K 100~140 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60~80和60~80 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50 mg/kg,速效钾高于140 mg/kg时,无需磷钾肥施用。


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6年11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12S。[结果]2007年8月1日至3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72%~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3%,稳定不育期为31 d;9月3日至14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74.80%~99.47%,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43%~9.54%。2008年7月31日至9月1日,皖2312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99.91%~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0.48%,稳定不育期为33 d;9月3日至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为69.99%~99.91%,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33%~42.75%。田间种植皖2312S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期在30d以上,较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能量水平及去势对杂交公山羊日增重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当代畜牧 》 2009
摘要:3月龄平均体重为14.83±0.5 kg的15只波×波×安公山羊和15只波×波×安去势公山羊分别在高(12.90 MJ/kg DM)、中(11.60 MJ/kg DM)、低(10.44 MJ/kg DM)3种能量水平下育肥4个月后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去势与否以及日粮能量水平对波×波×安公山羊的日增重和胴体重没有明显影响(P>0.05),去势组高于未去势组,中等能量组高于低、高能量组。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去势公羊的总脂肪、皮下脂肪以及肌间脂肪的含量,降低了产肉率。中等能量水平的未去势公羊表现出较高的产肉率以及较低的脂肪含量,肌肉与脂肪比值高于低能量组和高能量组。


饲用小黑麦品种比较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通过对不同秋播牧草品种的观察和分析,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秋播牧草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NTH1048的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