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氮、磷、钾、锌、硼肥配施对黄山贡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肥仍是黄山贡菊产量的首要限制因子,施N处理和不施N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施P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N、P、K肥配合施用及在此基础上增施Zn肥和B肥可促进贡菊的生长发育,提高贡菊产量与品质。P肥对菊花粗蛋白、总黄酮和绿源酸的含量影响最大,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同需求调节P肥用量。N、P、K肥配施可促进菊花对Fe、Zn、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关键词: 黄山贡菊 N P K Zn B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制措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猪水疱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蹄部和口、鼻等出现水疱或溃烂为特征。猪水疱病的流行对畜牧业生产和国际经济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对该病的准确诊断和防治极其重要。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制措施等方面对SVD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科学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水疱病病毒 症状 预防 防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在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此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9000~9750kg/hm2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kg/hm2,磷肥(P2O5)60~90kg/hm2,钾肥(K2O)75~105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拔节肥。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农民习惯施肥 氮肥管理 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山羊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摘要:提高山羊人工授精的受胎率是提高养羊经济效益,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笔者就山羊人工授精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现将提高波尔山羊配种受胎率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

关键词: 人工授精 受胎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水稻科研 促进成果转化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摘要:概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发挥科技优势,加强应用基础等研究,通过水稻科研的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全面提高全省水稻生产水平,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水稻科研 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雉鸡的养殖技术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从雉鸡生活习性、繁殖技术、育雏期、育成期及种雉鸡的饲养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雉鸡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雉鸡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雉鸡 生活习性 繁殖技术 饲养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生物冲施肥对西红柿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09

摘要:以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效生物冲施肥"对西红柿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生物冲施肥"明显协调西红柿的营养生长,植株生长势强。同时施用高效生物冲施肥能协调西红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且利于果实生长发育,果实数量显著提高,产量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增加1120.0kg/667m2,增产率13.51%。增施高效生物冲施肥能增西红柿可增收913.9元/667m2。

关键词: 西红柿 高效生物冲施肥 产量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平原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方法]以普通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施肥试验。[结果]施氮、磷、钾小麦的增产率为13.3%~44.7%、5.6%~11.8%和9.8%~13.2%,其平均增产率为22.6%、8.1%和11.3%。不施氮肥或钾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69.1%~88.3%和88.3%~91.0%,其平均相对产量为82.3%和89.8%,减产11.7%~30.1%和9.0%~11.7%,平均减产17.7%和10.2%;不施磷肥小麦的相对产量为89.4%~94.7%,减产5.3%~10.6%,平均减产7.5%。平衡施肥较不施氮肥对照增收1 106~1562元/hm2,施用氮肥的产投比达2.57~4.34∶1;较不施磷肥对照增收268~909元/hm2,施用磷肥的产投比为1.90~3.53∶1;较不施钾肥对照增收525~1 003元/hm2,施用钾肥的产投比为3.81~5.62∶1。施用氮、磷、钾小麦分别平均增收1 308、628和824元/hm2,其平均产投比分别为3.32∶1、2.86∶1和4.64∶1。[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在淮北平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营养诊断施肥技术 淮北平原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及适应性初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和适应性进行初步评价和研究,结果认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种植农艺性状变异丰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39%~54.12%之间,结荚高度、有效分枝和单株总荚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54.12%、52.50%和51.70%;50%以上的品种有1个或1个以上主要农艺性状与黄淮夏播生态区审定品种近似,部分品种单株荚数超过200个,在育种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各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与原生态区相比有所改变:除长江春大豆外,东北春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生育期变异均变小;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的适应性不同,这验证了东北春大豆和北方春大豆是不同生态类型的观点;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百粒重均有一定的改变,株高随着生长坏境的变化较易改变,生育期次之,百粒重表现较稳定。本研究为国家大豆核心种质在该地区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国家大豆核心种质 夏播生态区 农艺性状评价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虫草素的研究应用进展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虫草素是第1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对虫草素的产生、生物活性、临床应用、产量的提高、提取、分离纯化、化学合成等进行了综述,为虫草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 虫草素 生物活性 临床应用 分离纯化 化学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