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不同器官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获得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信息。方法:采用SDS-PAGE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和苗期叶片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选适合安徽生态条件的芝麻新品种,研究其高产配套技术。[方法]以芝麻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豫芝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F2中选择优良可育株,通过逐代优选,系统选育出皖芝1号新品种。[结果]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皖芝1号在9个参试的常规品种中居第1位,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7.81%。2007~2009年在安徽及周边省份示范推广,表现产量高、品质好、抗性较强,综合性状优于当地主栽品种,比一般品种产量提高7.81%~59.70%。[结论]该研究对于加快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茶末对淮南麻黄鸡生产及繁殖性能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红茶末对淮南麻黄鸡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将290日龄淮南麻黄鸡种鸡528只(母鸡480只,公鸡4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5%、1.5%、2.5%红茶末4种种鸡日粮,试验持续50天。日粮中添加0.5%的红茶末,除平均蛋重低于对照组0.39g(P<0.01)外,淮南麻黄鸡的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健雏率和出雏公鸡率均有提高的趋势(P>0.05);种蛋受精率比对照组高6个百分点(P<0.05);种蛋合格率和雏鸡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组高4.7和4.8个百分点(P<0.01)。高浓度红茶末(1.5%或2.5%)对淮南麻黄鸡产蛋及繁殖性能有负面影响。淮南麻黄鸡日粮添加适量红茶末可改善其生产和繁殖性能。


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快速检测新城疫病毒抗原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方便、准确、特异的方法检测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比较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法两种方法检测NDV在COS-7细胞中的定位。两种试验方法都可以检测到NDV主要定位在COS-7细胞的胞浆内。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DV要求一抗滴度≤1∶100,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的滴度≤1∶100。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DV要求二抗滴度≤1∶300,间接免疫荧光法要求的滴度≤1∶50。而且结果观察中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要比间接免疫荧光法方便。间接HRP-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NDV检测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一种简单、快捷、准确的适用于检测NDV的技术。
关键词: 免疫酶细胞化学法 荧光细胞化学法 间接 新城疫病毒 抗原定位


猪坏死杆菌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09
摘要:坏死杆菌病(necrobacillosis)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该病以皮肤、皮下组织、消化道黏膜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坏死为主要特征,在养猪生产中主要以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母猪多见。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坏死杆菌病在我国频频发生,给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该病有效地进行诊断和科学防治,不但对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也可以感染人类,因此还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综合防制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该病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长江鲥鱼资源调查及濒危原因分析
《水生态学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在安徽马鞍山、芜湖、铜陵等江段进行了为期25d的调查捕捞,共作业124船次,累计捕捞时间462h,跟随刀鱼渔船出江捕捞310次,未捕到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2年共走访资深渔民230人次,结果表明,自1994年以来,安徽江段未曾有捕到鲥鱼的音讯。资料显示,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组织渔民在峡江产卵场内进行试捕,共作业21d,累计捕捞时间414.5h,总作业93船次,结果未能捕捞鲥鱼。长江鲥鱼资源已成濒危状态,原因主要是鲥鱼亲体捕捞过度、鲥鱼幼体受到损害、水域环境污染、水文条件的影响,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