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蛋白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皖豆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36.5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4.76%.经测试,皖豆39蛋白含量为45.81%,脂肪含量为18.56%,对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7.其主要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耐逆性强,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等地区种植.


贡菊新品种'贡菊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贡菊1号’是以系统选育法从传统贡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群体中选出的早花、高产、优质且抗性好新品种。植株高大且茎秆粗壮。花期早,头状花序直径4.03 cm,由舌状花组成,内缘舌状花为淡黄色,外缘为白色,管状花极少。平均单株花序数量263,平均单株鲜花产量143.77g。干花中绿原酸含量0.60%,木樨草苷含量0.40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9%。


茄子细胞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传统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茄子群体不良性状如植株倒伏、果实畸形、不耐储运、萼片和叶片带刺等,但是耗时较长、效果不佳,同时存在杂交障碍以及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开展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是切实解决茄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抗性品种缺乏、病虫害严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关于茄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研究集中在细胞学分析、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3个方面,此外,茄子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茄子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与应用、茄子雄配子的启动机理和高频率诱导机制、高效的茄子受体再生途径和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茄子基因编辑技术等的研究,也是未来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种质创制和品种改良的突破口。


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在饲料中拌喂高稳VC应激宝(A组)、免疫多糖(B组)、EM菌(C组)、高稳VC应激宝+EM菌(D组)、免疫多糖+EM菌(E组)、高效生物离子钙(F组),不喷涂任何功能性添加剂的颗粒饲料组作为对照组(G组),研究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F组克氏原螯虾特定生长率最高(0.918%/d),G组次之,C组最低(0.552%/d);D组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最高(84.4%),A组次之,E组最低;G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81.6%),C组次之,F组最低。由此可见,在高温和克氏原螯虾繁殖季节,适量拌喂离子钙可以有效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拌喂VC和EM菌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用于繁殖的克氏原螯虾不需要喂养任何功能性添加剂,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繁殖效果。


不同肥料氮素释放对辣椒和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
《磷肥与复肥 》 2021
摘要:为探明不同肥料种类氮素释放对辣椒和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以辣椒和番茄为试材,设置不施肥(CK)、施普通尿素(Urea)、聚氨酯包膜尿素(CUrea)和淀粉包膜复合肥(SCF)4个处理,研究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淀粉包膜复合肥静水中氮素释放特征及不同施肥处理基质氮素养分释放特征,观测辣椒和番茄幼苗生长指标.静水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包膜尿素和淀粉包膜复合肥的氮素释放周期分别是40 d和20 d.基质中氮素释放曲线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的NO3--N和NH4+-N释放特征更适合幼苗生长.同时,40 d时聚氨酯包膜尿素处理辣椒和番茄的株高、茎粗、地上干质量、根干质量、全株质量和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喂食桑叶粉对黄粉虫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21
摘要:为了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提高桑叶利用率,以不同比例的桑叶粉添加入黄粉虫饲料,探讨桑叶粉添加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及体内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等的影响。饲料中桑叶粉添加量小于25%时,可促进黄粉虫幼虫体重增长和缩短幼虫生长周期,桑叶粉添加量超过25%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其中,添加7.5%比例桑叶粉可显著提高黄粉虫幼虫体重和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体内粗脂肪的含量。饲料中添加桑叶粉不影响黄粉虫幼虫水分含量。适量添加桑叶粉能促进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粗蛋白的积累,但不利于体内粗脂肪的积累。


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对黄颡鱼♀*长吻鮠■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对雌性黄颡鱼、雄性长吻鮠杂交组合繁殖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激素,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共9种激素组合。结果表明:试验组Ⅴ催产效果最好,该组雄性长吻鮠催产药物为LHRH-A31.5μg/kg+HCG 300 IU/kg+DOM 1.5 mg/kg,雌性黄颡鱼催产药物为LHRH-A3 30μg/kg+HCG 1 200 IU/kg+DOM 13 mg/kg,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分别为95.0%、81.2%和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