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矮壮,抗倒伏能力增强,群体茎蘖消长较为缓和,成穗率升高。但也存在着茎蘖数量不足,群体LAI和生物产量积累较少,最后成穗数不足等特征。综合来看,机插水稻淮稻5号以移栽密度组合A3B3群个体矛盾协调最好,产量最高。


安徽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
《安徽科技 》 2009
摘要:安徽省秋季雨量较充沛,昼夜温差比北方小,适宜生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8~2015)》将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列为我国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域。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又兼做油料的大豆,在安徽常年种植1000多万亩,近几年发展到1400多万亩,面积处于全国的第2位。发展大豆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科技 》 2009
摘要:安徽省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2个实施省份之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也是安徽省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共有23个县(市、区)领导、6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组织实施。4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洲星在当前大豆上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当前,大豆生长处于初花期,是大豆从单纯的营养生长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转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喷施美洲星不仅能补充大豆营养,而且能提高大豆抗旱、耐渍、抗高温和抗倒伏能力,减轻大豆病害,防止大豆早衰,促进大豆增产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 促进沿淮现代农业发展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阐述了安徽省沿淮洼地的经济地位,分析了该地区长期遭受旱涝灾害困扰的情况及原因,指出沿淮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沿淮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