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8选育及栽培要点
《大豆科技 》 2012
摘要:皖豆28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96年用濮90-1作母本、宝92-1作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大粒、抗病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3.71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42%。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8.77公斤/亩,比对照中豆20增产5.6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5.83%,脂肪含量19.94%,生育期107天,商品性好,适于我国黄淮海南部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不同生态环境下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定位分析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个直链淀粉含量相似的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202个SSR、CAPs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下(海南陵水、安徽合肥和怀远)对RVA谱特征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起浆温度和回复值)的8个特征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定位到57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1~14个之间,说明RVA谱特征值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13个QTL在3个不同环境中被2次或3次检测到,其中qCPV-3、qCPV-10b、qSBV-10b、qCSV-3b、qCSV-10b(贡献率分别为26.9%、29.5%、29.7%、25.2%、28.3%)被3次检测到,稳定性较高。16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一般在2~6个之间,第10染色体RM25032~RM1375区段控制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回复值等6个性状。
关键词: 水稻 RVA谱特征值 数量性状 QTL稳定性 QTL多效性


高产高蛋白大豆皖豆28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豆2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以濮90-1为母本,宝92-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和试验示范情况。[结果]皖豆28参加2005~2006年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455.6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4.4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7 d,单株有效荚数35.2个,百粒重22.1 g,籽粒蛋白质含量45.83%,脂肪含量19.94%,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皖豆28是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皖豆28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试验示范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抗病性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粳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为母本,与双九杂交,经4年7代选择育成了粳稻光敏核不育系皖2304S(简称2304S)。[结果]2009年8月12~28日,2304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4%~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7%;8月31日至9月21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79.94%~99.79%,套袋自交结实率0.56%~28.76%。2010年8月2日至9月1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3%~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36%,稳定不育期31 d;9月3~17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6.38%~99.46%,套袋自交结实0.57%~18.82%。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4.0℃。田间种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适宜选配中粳组合。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具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2
摘要:利用SPF鸡胚培养法,自安徽两个不同鸡场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AH01和AH002.为了解其致病特性,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实验、VP2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结果显示,AH01和AH02第一代尿囊膜悬液病毒的ELD50值分别为104.7/0.2 mL和105.3/0.2 mL,人工感染致死率分别为60%和73.3%;两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与国内外参考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7.2%和96.7%~98.6%,提示其VP2高变区序列符合IBDV超强毒株特征.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分离鉴定 VP2基因高变区


用小麦部分替代日粮玉米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2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用不同比例小麦替代日粮玉米的营养水平对淮南麻黄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5日龄淮南麻黄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前期(后期),试验1、2和3组日粮为用小麦替代对照组日粮中的10%(20%)、20%(30%)和30%(40%)玉米。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各组鸡增重、料增重比和屠宰性能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3组鸡胸肌pH1和pH24都比对照组低(P<0.01),试验3组肉色L★比对照组高(P<0.01)。(3)试验1组鸡肉中精氨酸含量比对照组高12.50%(P<0.01);试验2组鸡肉中钙、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50.00%(P<0.05)和9.66%(P<0.01);3组鸡肉中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9.09%(P<0.05)、6.54%(P<0.01)、6.70%(P<0.01)、5.75%(P<0.01)和13.10%(P<0.01)。(4)试验各组鸡血清T3、T4、血糖、尿酸和尿素氮差异均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


4种添加剂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绿康源(试验Ⅰ组)、1%绿康源+0.1%合生素(试验Ⅱ组)、0.1%合生素(试验Ⅲ组)、2%小肽(试验Ⅳ组),连续投喂300尾初始体重31 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gibelio)60 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肠消化酶活性及血清、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试验Ⅲ、Ⅳ组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Ⅲ、Ⅳ组的肠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中仅后者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除试验Ⅱ组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不同添加剂对血清SOD、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Ⅰ、Ⅱ、Ⅲ组肝胰脏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试验Ⅲ组显示明显的促生长和抗氧化效果,试验Ⅰ、Ⅱ组对提高试验鱼的抗氧化作用明显,试验Ⅳ组则生长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