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进行了生姜施用新型复合生物菌肥“肥力高”在生姜上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肥力高”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增加生姜的产值,提高经济效益。两年试验姜块产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2.57%-8.69%和6.16%-4.43%,平均增产10.75%和12.53%;每hm2较农民施肥方法节约肥料投入1875-2475元,增收节支3001-14208元/hm2。
关键词:
复合生物菌肥
生姜
产量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钾对强筋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加了小麦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及穗粒数,极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小麦增产10%~24%。
关键词:
钾
强筋小麦
产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磷、钾素含量较高的黄红壤上研究了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45.3%~180%,磷肥效应起主导作用。连续施用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磷钾肥的施用还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三季油菜纯利润平均增加了1 372.8~1 851.1元/hm2。
关键词:
油菜
磷肥
钾肥
产量
养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关键词:
钾肥
追施时期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施氮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硫酸钾镁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硫酸钾镁肥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玉米的经济性状,从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硫酸钾镁肥处理产量增加7.5%~13.2%。同时,施用硫酸钾镁肥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施用硫酸钾镁肥处理的利润比对照增加482~755元/hm2。
关键词:
硫酸钾镁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秀水79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产量侧重后期施氮处理的产量较生育后期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稻谷3800.0kg/hm2,增产85.15%。氮素的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晚稻抛秧
物质积累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与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氮肥
追施时期
喷施氮肥
小麦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1年丰产沟内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后茬油菜,秸秆还田产量提高3.0%~4.0%,而且与少了2条丰产沟的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以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施用小麦、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11.7%~15.3%,油菜产量增加16.6%~17.7%。
关键词:
无水层灌溉栽培
秸秆还田方式
水稻
油菜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