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98条记录
不同土壤养分状况下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弱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两种不同养分状况的土壤(土壤Ⅰ和Ⅱ)上,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钾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在土壤Ⅰ上,处理N180K150(施氮和施钾量分别为180和105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023 kg/ha;在土壤Ⅱ上,处理N180K90(施氮和施钾分别为180和90 kg/ha)获得最高产量5 145 kg/ha。在两种土壤上,氮肥对产量的效应均大于钾肥效应,在土壤Ⅰ上氮钾对小麦产量表现出极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两种土壤上,增施氮肥均显著降低了弱筋小麦的专用品质,而在速效钾含量较高的土壤Ⅱ上,配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品质。氮钾肥配施对弱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无明显影响。土壤基础肥力对弱筋小麦的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在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较低的土壤Ⅱ上种植弱筋小麦,并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有利于改善弱筋小麦品质。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钾配施 土壤养分状况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及后茬油菜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淹水栽培和无水层灌溉栽培条件下,秸秆还田的水稻有效穗、结实率、产量都比不施秸秆的处理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水稻有效穗、结实率、产量等以常规淹水栽培处理较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

关键词: 无水层灌溉栽培 秸秆还田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晚稻武运粳7号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效应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在等量氮条件下研究施氮比例对晚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期施氮比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基肥施氮比例为45%~55%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和有效穗的形成,以及适宜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产量与基肥施氮比例存在显著的抛物线关系,当基肥比例为53.76%时晚稻产量达到最高,为8 494.14 kg/hm2。本试验研究表明,在与目标产量相适宜的氮肥施用总量(180 kg/hm2)下,基肥为45%~55%、分蘖肥为30%、穗肥为15%~25%较为适宜。

关键词: 武运粳7号 氮肥运筹 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北缘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双季稻北缘地区,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蘖肥,提高穗肥比例可增加抽穗—成熟期的叶片含氮量,使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提高齐穗后的绿叶面积和有效叶面积率,提高群体光合势,有利于促进干物质积累而提高产量和氮素吸收,常规稻和杂交稻均以基∶蘖∶穗=50∶25∶25运筹模式产量最高;前氮后移增施穗肥因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可促进氮素的吸收;氮肥当季利用效率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产量有更好的对应关系。基∶蘖∶穗=50∶25∶25的运筹模式是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合理的施肥技术。

关键词: 早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吸氮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一季中稻的适宜播栽期研究

农技服务 2007

摘要:试验选用特优559、国丰一号、丰两优一号和绿优1号等水稻品种,分别代表杂交中稻的早、中、迟熟3种类型,研究了皖东、沿淮、江淮丘陵和皖西山区等4个不同生态区域的杂交中稻适宜播栽期。结果表明,皖东稻区各类型品种的播栽期均宜在4月底以前;沿淮稻区早熟类型的宜在5月5~15日,中熟类型宜在4月15日至5月5日,迟熟类型的应在5月5日前播种;江淮丘陵稻区迟熟类型宜在4月上旬、中熟类型宜在4月25日前播种;皖西山区各类型的播栽期均可在4月25日前播种,早熟类型的最佳播期宜在4月25日左右,中、迟熟类型的最佳播期为4月15日。

关键词: 生态区域 中稻 品种类型 播栽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稻北缘早稻优化氮肥施用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品种早籼65和杂交组合香两优6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北缘地区早稻施用穗肥是必要的,穗肥比例以25%(20%-30%)为宜,基∶蘖∶穗为50∶25∶25是本地早稻推荐氮肥运筹方式。合理的氮肥运筹确保水稻群体生长发育平稳、协调,塑造适宜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而增产。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氮肥运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地膜、纸膜、麦秸、油菜壳、青草五种不同覆盖物覆盖对旱作水稻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壳、麦秸、青草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隔热、吸水、保水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旱作水稻生长,有很好的增产效果,较对照分别增产1035.5kg/hm2、918.8 kg/hm2、566.9 kg/hm2,增幅为19.7%、17.5%、1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效果,较对照增产377.9kg/hm2,增幅为7.2%,增产达显著水平;纸膜覆盖处理较对照增产不显著。

关键词: 旱作水稻 覆盖物 生态环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辉隆公司水稻推荐施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摘要: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辉隆公司水稻推荐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的早稻增产稻谷1546.5~1717.5kg/hm2,增产率为21.55%~25.51%。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合理施用氮磷钾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有效分蘖和有效穗的形成,抑制水稻的无效分蘖,延长生育期,从而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辉隆公司水稻推荐施肥比习惯施肥多收1994.65~2748.59元/hm2,辉隆公司水稻推荐施肥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9.68~9.91。设计的两个推荐施肥方法,从示范结果看两方案都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水稻 推荐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白云石粉对黄红壤酸度和油菜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酸性黄红壤上施用白云石粉显著降低了土壤交互性铝含量和提高了土壤pH值,其降酸作用与白云石粉用量呈正相关。适当施用白云石粉能够极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白云石粉用量在1 600kg/hm2时,油菜达到最高产量2 518kg/hm2。此外,施用白云石粉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

关键词: 白云石粉 酸性黄红壤 土壤酸度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复合生物菌肥“肥力高”在生姜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进行了生姜施用新型复合生物菌肥“肥力高”在生姜上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肥力高”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增加生姜的产值,提高经济效益。两年试验姜块产量的增加幅度分别为2.57%-8.69%和6.16%-4.43%,平均增产10.75%和12.53%;每hm2较农民施肥方法节约肥料投入1875-2475元,增收节支3001-14208元/hm2。

关键词: 复合生物菌肥 生姜 产量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