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无限生长型番茄新品种皖杂18

长江蔬菜 2012

摘要:皖杂1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番茄一代杂种,母本T0408,父本T9708。2004年春季配制杂交组合10个,当年秋季和2005年春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T-04-3)表现整齐一致,性状稳定。2006-2008年同步进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宝冠为对照,结果表明,T-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个中国水稻品种在安哥拉种植的经济性状表现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研究33个中国水稻品种在安哥拉种植的经济性状表现。[方法]以中国的28个中籼稻和5个常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将其分成3组并种植在罗安达地区,分析其在罗安达地区雨季种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主要经济性状。[结果]10个中籼水稻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中籼品种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谷草比表现正常,但全生育期明显变短,结实率明显提高;杂交中籼特优721、荃香优512、Ⅱ优128和102S/4HZ021四个组合综合性状优良,具有约11.5t/hm2的丰产潜力;常规中籼皖稻51(糯)和黄花占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粳稻品种适应性较差。[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中国水稻品种在安哥拉地区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中国水稻 安哥拉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穗发芽抗性的4个分子标记有效性检验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或种质资源,以36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已报道的4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Vp1B3、Xgwm155、Xgwm269和Xbarc170进行有效性验证。测定参试材料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上述4种标记进行PCR扩增,对扩增条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I值显示,红粒品种(GI均值为5.1%)明显较白粒品种(GI均值为28.0%)低;4种标记扩增出的带型中仅Vp1B3的845bp片段能有效地区分36份小麦品种(系);GI值筛选出6份抗穗发芽品种(系)中,其中3份为Vp1B3标记鉴定,可作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中首选基因资源。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做形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名优祁红做形工艺中不同除湿与造型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除湿设烘干器100℃热风烘坯和电炒锅高温(180±5)℃、中温(160±5)℃、低温(140±5)℃炒坯4组,造型锅温设高(120±5)℃、中(100±5)℃、低(80±5)℃3组。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除湿温度对茶样的汤色和叶底影响显著,对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含量影响极显著;不同造型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烘坯做形比炒坯做形工效高,茶叶品质与中温炒坯做形茶相当,且以中温造型茶样较优;炒坯做形以中温除湿与中温造型茶样为好,低温炒坯除湿茶样的品质较差,高温炒坯除湿掌控不佳时茶样易出现高火的情况。因此,名优祁红做形工艺最佳温控组合为100℃热风烘坯或(160±5)℃炒坯除湿、(100±5)℃造型。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做形工艺 温度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和EC50值。结果表明,咪鲜胺、烯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08526、0.81147、1.03912mg/L,证明这3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代森锰锌、三唑酮和百菌清的EC50值分别为99.33022、128.4983、112.112mg/L,抑菌效果不佳。咪鲜胺的室内毒力最强,可在生产中试验应用。

关键词: 瓠瓜 枯萎病 杀菌剂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qp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渍水处理孕穗期后第11~20天达到最高峰,NPQ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孕穗期渍水7d后Fv/Fm、Fv/Fo和qp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Fv/Fm低1.8%~2.3%,Fv/Fo低8.0%~10.9%,ΦPSII则显著低于对照。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N4)处理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全部氮肥基施(N1)处理,而Fv/Fo、Fv/Fm和qp显著高于N1和基肥70%+拔节肥30%(N2)处理。叶绿素含量与Fv/Fm、qp和ΦPSII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ETR-PAR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7d小麦生育后期旗叶ETRmax、α和Ek值较对照降低。N4的旗叶ETRmax、α和Ek均高于N1和N2。孕穗期渍水7d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高于对照,氮肥的补偿效应较对照明显。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减轻渍水逆境对光合器官的破坏,使小麦生育后期功能叶具有较强的光捕获能力和光化学效率,改善了旗叶光合性能,使灌浆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提高,从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叶绿素荧光 快速光曲线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老化 抗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特有药用花卉资源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掌握安徽特有药用花卉资源,促进药用花卉和中草药的区域性研究,针对安徽特有的药用花卉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发现安徽省特有药用花卉种质资源亟待保护;提出药用花卉的资源保护对策。

关键词: 特有 药用花卉 资源调查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全媒体时代远程动植物医院的研究

农业灾害研究 2012

摘要:针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服务的特点,研究了构建远程动植物医院的方案,即在云服务平台上,通过合理的管理模式,基于共建共享的医案资源库,由专家构成的医师队伍提供远程诊疗服务。讨论了远程动植物医院的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

关键词: 远程动植物医院 构建方案 服务方式 商业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精制主体设备的技术特性与应用

中国茶叶加工 2012

摘要:本文简介了茶叶精制主体设备的技术特性与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平面圆筛机、抖筛机及茶叶色选机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针对当前茶叶精制技术与设备需求,提出了制提率高、工效高、耗费少、污染轻是茶叶精制设备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目标。

关键词: 茶叶精制 精制设备 技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