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钾离子浓度处理影响烟草DNA甲基化变化的MSAP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叶钾含量是评定烤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与烟叶的燃烧性、降低危害物质、增强烟叶的香吃味等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钾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的烟草为材料,采用不同的钾离子浓度处理烟苗,研究不同钾离子浓度对DNA甲基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5 mmol/L、30 mmol/L、45 mmol/L和60 mmol/L硝酸钾浓度处理烟苗的总甲基化比例为33.26%、32.82%、29.20%、28.94%和27.43%,全甲基化比率为22.45%、22.17%、19.47%、19.43%和17.71%。随着钾离子处理浓度的增高,甲基化条带比率、全甲基化条带百分比均逐渐降低,DNA甲基化的变化可能是烤烟幼苗调控基因表达响应钾胁迫的方式之一。


施氮量与留叶数调控对高海拔烟区烤烟烟叶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烟草科技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烟叶结构、探索高海拔烟区适度密植条件下的施氮和留叶技术,采用云烟87品种,在四川盐源烟区(海拔2 350 m)进行了施氮量与留叶数调控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9个处理组合中,施纯氮90.0 kg/hm2、单株留叶16片的处理组合,中部叶比例最高,上等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较高;烟叶均价最高,产量适中,产值较高;中部叶感官品质最好,上部叶感官品质较好;烟叶外观品质和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综合考虑烟叶等级和部位结构、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外观及感官品质,在盐源高海拔烟区中等肥力土壤上,种植密度20 800株/hm2时,以施用纯氮90.0 kg/hm2、单株留叶16片为宜。
关键词: 高海拔烟区 施氮量 留叶数 烤烟 等级结构 部位结构 产量 品质


安徽自育烤烟新品种(系)在皖南适宜施氮量的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安徽自育烤烟新品种(系)在皖南的适宜施氮量。[方法]以K326为对照,采用裂区设计对烤烟新品种(系)FYV13、安烟2号和安烟1号进行了不同施氮量的试验,考察不同施氮量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原烟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FYV13、安烟2号和K326以120 kg/hm2氮处理综合表现较好;而安烟1号以105 kg/hm2氮处理综合表现较好。4个品种间差异显著,FYV13综合表现好于安烟1号、安烟2号和K326,安烟1号和安烟2号综合表现相近,好于对照K326。[结论]该研究为烤烟新品种(系)FYV13、安烟2号、安烟1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烤烟新品种安烟3号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烟3号是以9504、中烟98和云烟85为亲本进行三交[(9504×中烟98)×云烟85)],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田间整齐一致,生长势强,中抗黑胫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气候性斑点病轻于对照品种K326;主要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优于K326,化学成分及原烟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是一个较能兼顾产量、质量和抗病性的优良烤烟新品种,适于安徽、江西、湖南和广东省烟区种植。


高海拔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四川盐源高海拔(2 000~2 400 m)烟区二次去叶对烤烟等级结构、部位结构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在打顶时单株常规留叶20片的基础上,再次去除1~3片下脚叶和1~4片顶部叶,进行小区试验,考察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部位构成、主要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二次去叶,会导致产量、产值下降,但可提高均价、上等烟比例及中部叶比例;去除3片上部叶,有利于提高均价、中部叶比例和上部叶感官品质;延迟二次去叶,中部叶比例更高,弃采则上等烟比例更高。盐源高海拔烟区单株采取打顶时去除1片脚叶,15 d后去除或弃采3片顶叶的措施,优化烤烟结构效果较好。


亳州烟区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间烟叶钾氯含量的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亳州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特征情况,以2013-2014年在安徽省亳州市4个烤烟主要种植区采集的土壤和烟叶为材料,对不同主栽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为6.2~21.9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3.9 g/kg、13.7 g/kg和11.7 g/kg。其中,70%以上的烟叶样品钾含量低于15 g/kg,只有50%的样品钾含量达到10 g/kg以上,少数样品烟叶钾含量能够达到20 g/kg。各产区间同一部位烟叶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中烟100>龙江911>NC89。烟叶氯含量为4.3~20.1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0.3 g/kg、10.2 g/kg和9.0 g/kg。其中,北部的芦庙和西南的双沟烟叶氯含量相对较低,而北部的张集较高;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烟叶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偏低,氯含量偏高,钾氯比偏低。因此,提钾降氯将是亳州生产优质烟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应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根区施肥等以提高根区土壤钾素供应,并注重旱期烟田灌溉。为降低烟叶氯含量,烟地应选择氯含量低的土壤,严禁使用含氯肥料,并杜绝大水漫灌。


不同冬种绿肥对皖南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提升皖南烟区烤烟产质量的冬种绿肥品种,设置植烟土壤原位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黄花苜蓿和冬牧70,测定绿肥掩青前生物学性状及元素成分,探讨各绿肥处理烤烟烟叶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第3年绿肥干物质量以冬牧70最高为1.97 t/hm~2,分别是紫云英和黄花苜蓿的2.46倍和7.30倍。紫云英和冬牧70处理的烤烟最大腰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和黄花苜蓿。冬牧70和紫云英处理的烤烟产量分别提高了9.67%和3.53%,产值分别提高17.59%和10.75%。冬牧70处理的上部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价均优于黄花苜蓿和紫云英处理。综合评价认为,绿肥冬牧70可以作为皖南烟区优质冬种绿肥品种。


两种典型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6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UV-B辐射强度、气温及昼夜温差,模拟我国中部低海拔烟区和西南高海拔烟区的生态因素,研究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香气前体物、致香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高温和适度缺水能促进叶片内含物的分解,类胡萝卜素的田间降解更加彻底,烤后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浓香型风格更加显著。当环境中UV-B辐射较强、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时,烟叶内含物积累较丰富,成熟后香气前体物含量增加,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低,烟叶香型风格表现为中间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