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稻“大青棵”现象遗传基础剖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曲丽君 1 ; 张宏军 2 ; 项超 2 ; 王辉 2 ; 夏加发 2 ; 李泽福 2 ; 高用明 2 ; 石英尧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稻;大青棵;抽穗期;感光性;QTL定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3 年 27 卷 06 期

页码: 559-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杂交稻的大青棵现象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大青棵产生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蜀恢527/辐恢838群体中的38个导入系为父本,以四个核心不育系II-32A、协青早A、冈46A和金23A为母本,构建4个测交群体。在合肥、杭州和广州3个晚稻环境下,对其进行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表型评价,结合基因型分析,利用单向(one-way ANOVA)和双向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检测与感光性相关的QTL及QTL间互作。表型分析表明,55个组合在合肥表现为大青棵,相比之下,这些组合在杭州和广州表现为正常抽穗,但抽穗期延迟。利用单向方差分析,在多个环境或者群体中检测到12个标记与感光性QTL紧密连锁。通过双向方差分析,共检测到31对感光性上位性QTL,其中4对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合基因型分析和上位性分析,发现位点RM331-RM2、RM331-RM5346、RM3395-RM16和RM3325-RM53间互作是导致导入系WD57、WD71、WD77、WD78、WD80、WD85和WD88与4个不育系测交组合产生大青棵的主要遗传基础。

  • 相关文献

[1]利用InDel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籼稻中籼粳交杂株. 潘伟芹,马卉,许学,鲍翔宇,麦霄黎,林玲,吴爽,汪秀峰. 2023

[2]水稻强耐热材料筛选及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唐光勇,李泽福. 2011

[3]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王士梅,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王云生. 2008

[4]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2004

[5]水稻抽穗期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李泽福,周彤,郑天清,罗林广,夏加发,翟虎渠,万建民. 2002

[6]耐储藏杂交水稻新品系耐储藏特性评价(二)自然实仓储藏. 张瑛. 2010

[7]不同水分管理对杂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尹必文,吴文革,魏安季,唐淑菊,汪继发,王安文. 2011

[8]抗旱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皖两优1008的选育. 王士梅,方吴云,朱倩,易月明,龚存力,吴敬德,杨联松. 2023

[9]中籼杂交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特性观察研究. 陈多璞,石英尧,吕凯,丁超尘. 2001

[10]杂交中籼稻协优759的选育及应用.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明. 2012

[11]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吴家道,杨剑波,许传万,李莉,向太和,倪大虎,汪秀峰,贾士荣,唐益雄,张世平,Claude M Fauquet. 2001

[12]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戴雷,张道环,于立繁,王文相,叶正和,张爱芳,陈雨. 2011

[13]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王德正,焦德茂,吴爽,李霞,李莉,迟伟,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汪秀峰. 2002

[14]杂交稻组合节水抗旱性鉴定评价综合指标构建. 康海岐,孙小文,王士梅,何芳,曾永旋,覃蓉敏,韩友学,康家荣,曾琳,张鸿. 2023

[15]“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白一松,杨联松. 2002

[16]杂交稻80优121库源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 白一松,王伍梅,杨联松,佘德红. 2002

[17]水稻不同亲本组合对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沙渺,李娟,王荣富,武立权,张德文. 2012

[18]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程灿,吴跃进,童继平,吴敬德,刘斌美,张瑛,袁勤. 2005

[19]绿豆5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叶卫军,张阴,王沛然,张玲玲,田东丰,吴泽江,周斌. 2023

[20]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 叶泗洪,吴德祥,路曦结,添长久,潘宗瑾,杨华,吴春.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