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新型缓释尿素对削减温室气体、NH_3排放和淋溶作用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的排放及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肥的施用等农业排放是重要来源之一.本实验评价了新型缓释化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水体污染的影响,采用密闭箱法,在饱和田间持水量(WFPS)60%的条件下,检测恒温(23℃)环境中土壤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挥发.结果表明,30 d内缓释尿素组比普通尿素组释放的CO2、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24.69%、3.01%、26.75%,NH3排放量减少24.36%;模拟降雨条件的淋溶实验(15 d)显示,缓释尿素组的淋失率明显低于普通尿素组,总氮减少6.97%,尿素氮减少4.75%,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组淋出水样中尿素氮和总氮量所占比重均在淋溶第1 d最大,缓释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36.1%和41.23%,普通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48.7%和72.4%.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在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和氨排放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缓释尿素 普通尿素 温室气体 淋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水平和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的明: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可增加玉米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且根系互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玉米成熟期的植株含水量和根伤流显著受到覆盖的影响,而受根系互作的影.05);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相同1和T0间的差异显著;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改善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并提高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和关分析发现,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伤流速度、光合速率均与产量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理特性,提高产量,且根系互作的优势作用随覆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玉米/大豆间作 根系互作 叶绿素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技术措施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2012年在利辛县开展的0.667 hm2高产创建示范,通过选用隆平206玉米品种,采用土壤深松,即麦收后土壤深松30cm;增加密度,即留苗密度90000株/hm2,收获密度83280株/hm2;平衡施肥,即有机无机相结合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施纯氮575.25kg/hm2;防治病虫保绿防衰,即应用热雾工程技术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以及成熟收获等技术,取得了高产效果。经安徽省科技厅10月5日组织专家实地测产验收,玉米单产达到12123kg/hm2,创造了安徽省夏玉米单产历史高产纪录。

关键词: 玉米 隆平206 高产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从采自安徽省肥西县发病的水稻材料中提取水稻黑条矮缩病毒dsRNA,利用RT-PCR获得了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并测定其全序列。结果表明:S10全长1801bp,含有一个ORF;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其与浙江的RBSDV(AY050488)最接近,分别为99.2%和99.6%;与日本的RBSDV(D00606)分别为95.1%和97.5%。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cDNA克隆 S10片段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育料饲喂断奶仔猪的对比试验

养猪 2013

摘要:本试验对35~63日龄断奶仔猪饲喂两个公司的保育料,比较其饲喂效果,为今后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2年7月22日至9月17日在安徽省科鑫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进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丝天然丝胶蛋白的紫外吸收能力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胶蛋白质将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纤维加工、细胞工程、医用材料等领域,这种预言是基于其在这些领域的利用上具有诸多独特的、有用的功能特性.紫外吸收能力是化妆品利用的重要功能特性之一.本研究对全天然丝胶茧品种"绿S"、"白S"和现行推广普通蚕品种"菁松*皓月"的丝胶蛋白含量及其紫外吸收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的"绿S"蚕丝胶蛋白质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在化妆品添加剂领域具有极其优越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 丝胶蛋白 全天然 蛋白质含量 紫外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CRBP4基因多态性与早期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相关性

畜牧兽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CRBP4基因与淮南麻黄鸡产蛋性状和蛋品质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淮南麻黄鸡产蛋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和DNA测序技术对308只淮南麻黄鸡CRBP4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及基因型分析,并对CRBP4基因的多态位点与早期产蛋性状和30周龄蛋品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CRBP4基因exon2和exon3上存在3个突变位点,即C826T、C1240T和A1241G,其中C826T和A1241G导致了49Ser→49Leu和97Ile→97Val突变,这3个突变位点都属于中度多态,基因型分布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C826T位点与母鸡的开产蛋重呈显著相关,CC基因型有利于提高开产蛋重;构建的单倍型对开产蛋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提示,CRBP4基因不同基因型和单倍型组合与淮南麻黄鸡开产蛋重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CRBP4基因 SNPs 早期产蛋性状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冬油菜新害虫——油菜叶露尾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在安徽省巢湖市发现一种危害冬油菜的新害虫,经初步鉴定为油菜叶露尾甲Strongyllodes variegatus(Fairmaire,1891)。田间调查和试验表明:油菜叶露尾甲在安徽主要分布于巢湖市、马鞍山市、宣城市、安庆市、六安市,以及合肥市和滁州市的部分地区。该害虫在安徽年发生2代,每年3~5月及9~11月出现。3~5月是其主要的为害期和繁殖期。成虫取食油菜叶片、嫩茎和花蕾,形成"半月牙"状伤口和"秃梗"状;幼虫潜叶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亮泡"状,导致叶片枯死,提前脱落。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羽化;成虫入土或混在油菜种子中越夏、越冬。其在油菜上危害有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 冬油菜 农作物新害虫 油菜叶露尾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磷、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玉米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摘要:介绍安徽沿江沿淮地区果蔗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沿江沿淮地区果蔗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果蔗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果蔗 高效 栽培技术 沿江沿淮地区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