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名茶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初探
《茶业通报 》 2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安徽在创制名优茶方面优势与不足,并就如何利用茶叶结构二次调整契机,发展安徽茶叶名牌优势,带动整个皖江茶叶市场以利于我省茶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思路。
祁红香螺茶配套机制工艺研究
《茶叶机械杂志 》 2001
摘要:就萎凋程度、揉捻时间、做形温度对机制祁红香螺茶品质的影响作了对比试验,就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机制工艺方案。
利用科技优势办实体 加速成果产业化
《农业科技管理 》 2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架构下,科技体制正处于转型变革期,由于我国农业的粗放经营现状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有限投入,农业科研机构更是困难重重。科研项目及行政经费完全依赖“等、靠、要”的传统模式渐已成为过去,然而在旧体制下形成的科研与生产相脱节的矛盾却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因此怎样调整和优化科研结构与科研方向,成果如何面向市场推广转让等等,都是亟需攻关的严峻课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基础,中国要走强国之路,农业是重中之重,农业科研更是不可忽略且具有巨大潜力的。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农业科研单位更应审时度势,调整战略,力争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科技开发的体会,认为利用技术优势创办经济实体,培育相关的科技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形成科工贸一体化的开放格局,不失为科研单位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一、面向市场创办科研实体,实现“科研—开发—科研”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农业科技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的任务愈来愈重,农业科研的方向问题、市场化问题已成为农业科技改革的焦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创办市场前景乐观的科技实体,使科研中试与技术开发相结合,将现有科技成果有选择性地组合运用实施,由此来验证技术成果的生产可行性和经济效益,可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形成配套的技术方案。同时,又可把大生产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科学研究,积极引导科研面向市场调整结构与方向,继而再研制出生产上适用高效的技术成果,便形成“科研—开发—科研”的良性循环。隶属本所的示范茶场这一经济实体,通过运用“密植速成茶园高产稳产技术”、“茶园换种改植快繁技术”等科研成果,使“良种良法”充分应用于茶叶生产。本所山地梯形茶园占了 80%以上,亩产干茶平均达 150kg,产值逾千元。产量增长了,质量必须稳定与提高,面对市场的信息反馈,本所科研又相继出台了“改进高产祁红品质的技术对策”等技术成果,通过调整祁红初精制工艺等手段,满足了社会化生产的技术需求。短短 8年时间,本所示范茶场创产值 535万元,实现利税 151万元,减拨事业费达 79.6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以科技实体作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中间站,示范推广生产上高效适用的科研成果 在科研所创办的科技实体内,科技成果经过了大生产的示范与充实,更便于对外转让推广。通过经济实体的生产示范,打消了客户的疑惑和顾虑。本所推出的“中小型茶厂的初精制一体化加工技术”这一成果,先由所示范厂率先施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众多乡镇茶厂纷至沓来,签订科技服务协议,收效甚大。科研所创办的经济实体,可以作为技术成果面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成果转化的中间站。 三、建立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形成辐射面 技术成果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相关的商品属性。因而,很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评价,落实市场定位,有的放矢地选择合作伙伴和推广对象,其目的是以点带面,扩大辐射范围。就茶叶科技而言,乡镇企业可以作为重点推广对象,通过乡镇企业的组织和规模化,化茶农分散经营为相对集中。安徽省祁门县大北茶厂在 1989年濒临倒闭的态势下,经过我所的技术扶持,很快扭亏为盈, 1990年在归还陈贷 10万元的基础上,实现了利税 7万余元。乡镇企业依托科研成果的应用,走向良好的健康发展道路,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解决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因此科技成果面向乡镇企业转让推广,将会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建立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以经济优势促进农业科研上档次、上规模 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解决应用研究的科研所面临着生存与发展大课题,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培育相关的科技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广泛开展横向开发和有偿服务,增加自我积累,增强科研所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补充更新科研设备,提高科技人员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上档次、上规模。加速实现科工贸一体化,探索性地缔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体制。 五、拓宽茶叶科研的内涵,创建多学科、跨行业的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 目前,国际饮料行业发展态势迅猛、竞争激烈,茶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茶叶的传统特色固然需要保持,但是拓宽茶叶使用价值内涵、开发茶叶新产品更不容轻视。针对饮料市场的需求方向,茶业界人士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突破惯性思维制约,引进和消化相关高新技术,并使“茶业”触角伸向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其它领域。科研机构则需调整与拓展茶叶研究空间,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创建多学科、跨行业的技术密集型实体,不断地在探索中发展与完善茶叶科研。 茶叶是纯天然营养保健饮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有着辉煌的过去,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曾经一统国际市场。面对着现时茶叶市场的呆滞与滑坡,茶叶科研机构更应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振兴茶业的历史使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切实扩大茶叶科研的广度与深度,面向市场推广生产上适用高效的技术成果,力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科技优势办实体 加速成果产业化@周坚$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祁门 245600 @张必桦$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祁门 245600
多功能名优茶机的研制报告
《中国茶叶加工 》 1998
摘要:近年来,名优茶发展异常迅速,手工制茶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从而使各种名优茶机械应运而生,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都功能较为单一,有许多不甚完善之处,制出的名优茶在干茶色泽及内质上仍难以与手工制作相媲美,这些因素制约了名优茶机乃至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因此,高效,低耗的多功能名优茶机的研制是名优茶发展的迫切需要。本项研究就以往名优茶加工机械存在的问题,设计并改进了茶叶受热方式,能保证梗叶在短时间内杀匀杀透,此外,集理条、做形、初烘于一身,在干茶质量及降低能耗方面都有较大地提高。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