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皖北砂姜黑土区种植的6 个饲料大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引二号品种最适合皖北砂姜黑土种植,具有产量高,各种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等优点,并确定为本地区首推饲料大麦品种。
关键词:
饲料大麦
产量
抗逆性
灰色关联分析
砂姜黑土
《土壤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钾土壤上,油菜植株出现缺钾症状,施用钾肥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产量。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油菜茎杆中钾的含量,籽粒中氮磷含量,但降低了籽粒NPK数量占总NPK吸收量的比例。同时,钾肥还可以提高油菜对氮肥的利用率。
关键词:
低钾土壤;油菜;钾肥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日本引进的白萝卜品种的栽培与初加工,掌握了“干理想大根”的品种特性,摸索出确保产品优质无污染最佳土壤选择、前茬作物、整地、基肥、宜播期、定苗期、生长期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初加工等一套技术。
关键词:
白萝卜;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加工;优质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针对脱毒甘薯原原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了氮肥、栽培密度2因素与脱毒甘薯原原种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栽插鲁薯7号快繁试管苗6.75万株,施纯氮15kg,产量可达8692kg/hm2,最大叶面积到达时间较同品种未脱毒甘薯提前5~10d;针对脱毒甘薯营养生长期长,块根膨大期短的特点,提出了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提高甘薯单产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
脱毒甘薯
原原种
鲁薯7号
产量
生长动态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秧龄对三系杂交中籼协优57产量的影响最大,氮素水平次之,密度和施钾量的影响较小。协优57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5月18日播种,秧龄43d,施纯氮262.5kg/hm2,密度22.5万~35万穴/hm2 为宜。
关键词:
协优57
秧龄
密度
施肥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夏玉米的生育特点,研究了播期、密度及氮素与掖单19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10日播种,产量可达10564.5kg/hm2。主要措施为密度要达到74235株/hm2,氮素306kg/hm2。随播期推迟,产量会直线下降,明确了该区夏玉米显著减产的临界播期在6月20日。氮素施量和密度与产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单株穗三叶面积与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夏玉米
掖单19
产量潜力
配套技术
《蚕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杂交、回交、成对品种系统选育等方法育成了九(921) 、华(923) 、春(922) 、早(924)4 个新品种,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四元杂交种九·华×春·早。实验室鉴定、农村试养、蚕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制种性能好,茧形大而匀整,茧丝品质良好,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九·华
春·早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砀山西瓜保护地生产已形成大中棚三膜覆盖、中小棚两膜覆盖、地膜覆盖3种生产模式。通过现状调研理清了3种生产模式最适宜的品种,增温效果,产品上市时间,技术措施,一季投入的生产成本和取得的比较经济效益。同时,也找出了制约西瓜保护地生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持西瓜保护地生产高效益的对策。
关键词:
西瓜
保持地
效益
问题
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65002
播期
密度
氮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