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及其应用

农技服务 2015

摘要:转录组的研究可以更好的研究生物体的基因功能、研究结构变异及发现新的基因。RNA-Seq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高效、快捷的转录组研究手段能够更为快速、准确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物体转录信息。本文主要是介绍几种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平台及其原理、步骤和技术特点等,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技术 RNA-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免耕、旋耕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和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效果为深松>旋耕>免耕.旋耕和深松能够打破粘盘层,降低深层土壤紧实度.0~30 cm耕层深松土壤容重较免耕下降16.4%土壤紧实度下降13.4%~27.5%;深松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的储水空间进而增强土壤持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深松15~30 cm层含水量与免耕相比增加7.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大.旋耕和深松方式下土壤比表面积增加土壤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均明显升高.茶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在深松方式下,茶树叶片蒸腾速率降低,芽叶密度增加,百芽干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茶叶产量分别比免耕和旋耕增加17.6%和6.8%.深松是皖东地区茶园较为适宜的耕作方式.

关键词: 茶园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状 茶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乳粉在羔羊早期断奶中的应用技术

科学种养 2015

摘要:一、代乳粉研发的背景与意义对于新生羔羊来说,母羊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初乳和常乳既能满足新生羔羊的营养需要,同时使羔羊及早完善自身的免疫系统,又能在味觉和体液类型方面与羔羊相吻合。但是在生产实践中,母羊乳汁分泌会受健康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管理下油菜物质累积与转运特征

土壤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的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德油5号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和3个综合管理处理(分别用CK、FFP、OPT1、OPT2和OPT3表示),通过两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合理增密和优化施肥等管理措施对油菜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管理措施的优化,不同处理油菜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养分累积量显著增加,均表现为CK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累积 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了解名优祁红初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变化,促进其外形塑造与生化品质形成的协同性发展。[方法]以卷曲型名优祁红"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其初制各道工序样品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从鲜叶到成品茶,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72.14、8.15、0.21、0.26、13.50个百分点,而氨基酸含量升高0.12个百分点,并产生了茶鲜叶所没有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成分,不同成分含量在不同工序中则表现为有升有降,随初制工序的推进逐步加深,呈现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结论]理解名优祁红初制各道工序的工艺目的,掌握茶坯水分含量、色泽变化等感官性状与内含生化成分变化之间对应关系,并据此适时调整初制工艺参数,是高品质名优祁红初制的必备技能。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初制 生化成分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阳能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家禽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太阳能作为主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的特点。文章将太阳能光伏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蛋鸡养殖业相结合进行初步探讨,简要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原理及其系统分类,分析其在规模化蛋鸡养殖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实施方向,展望了光伏能源在蛋鸡养殖业的前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太阳能 蛋鸡生产 并网 离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进步,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工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以及各种化学品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给居民生活及身体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与隐患。该研究在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特点、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的总体污染现状,阐述了主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概念与原理,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修复包括生物吸附和富集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溶解和沉淀作用和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等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展望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以及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 土壤修复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鲌F1代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总结了杂交鲌F1代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与消毒、放养模式、投喂技术、生态调控、病害防控、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杂交鲌的生态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杂交鮊F1代 生态养殖 生态调控 病害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表达规律及对棉铃虫控制作用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在安徽省普遍种植的12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片,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Bt蛋白含量,并结合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探讨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Bt蛋白含量差异显著,首先,Bt蛋白在中棉所71、中棉所65、爱棉1号和岱杂2号的各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相对稳定地高表达;其次,铜杂411、荃银棉4号和皖棉17在部分生育期及组织器官中Bt蛋白含量较高;与上述品种相比,创072、湘杂棉7号、稼元216、农丰棉1号和鄂杂棉26在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普遍较低。同时,转Bt基因棉花Bt蛋白的含量随着棉花逐渐生长逐步下降,然而其下降趋势并非呈现出平滑和逐渐递减的状态,12个棉花品种三叶期叶片中Bt蛋白的含量普遍较低,随着棉花生长,在七叶期叶片至蕾期叶片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个Bt蛋白的表达高峰。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其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花 Bt蛋白含量 棉铃虫 抗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大麦(Hordeum valgue L.)是一优质能量饲料作物,刈割是牧草管理的一种常规方式。为了研究刈割对大麦作为青(贮)饲的影响,以4份不同生态区具代表性的大麦新品种(系)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第1茬饲草产量与品质均高于第2茬,重复刈割导致产草量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盐丰1号’降幅最小(13.0%),表现出较强的耐刈性。再次刈割,所有品种干鲜比、粗灰分含量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下降,粗纤维、钙、磷含量变化因品种而异。分蘖期刈割大麦,营养物质含量高于灌浆期刈割,适口性好,可直接用作青饲料,且有利于植株再生。因此,2次刈割可于分蘖期开始,选用耐刈性好的大麦品种,分蘖期刈割大麦可直接用作青饲,灌浆期刈割可作为青贮饲料。

关键词: 大麦饲草 刈割茬次 刈割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