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宜在安徽推广种植的田菁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肥种质资源,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于2011—2013年对53个田菁品种进行评价,记载各品种的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品种在盛花期的叶片光合效率、根瘤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3个月,迟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7个月;早熟品种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较高,而迟熟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盐菁胶1号的叶片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最高;泸早田菁根瘤最多,根瘤量可达地下部总重的24.1%,其种子产量也最高;三亚田菁产青量和干物量最大,其固氮和富集磷、钾的能力最强。从光合效率、产量、养分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盐菁胶1号、庆丰田菁、三亚田菁、泸早田菁等4个品种适宜在安徽种植推广。
关键词: 田菁 生育期 光合效率 产量 根瘤 养分积累 安徽


氮、硫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硫配施比例对生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生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单株茎、叶鲜重随之提高,N600S50处理高于其它处理,而单株根茎鲜重则是N450S50处理最高。施氮量在450 kg·hm-2之内时,生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N0S0处理,不同施氮处理的增产率在33.1%~74.3%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在2.1%~11.8%之间。生姜根茎的品质分析结果也表现出类似趋势。N450S50处理的还原糖、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20%、91.8 mg·kg-1FW、4.28 m L·kg-1FW及13.5 mg·g-1;而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则N600S50处理较高,分别为9.71%和82.1 mg·kg-1FW。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明显提高还原糖、粗蛋白、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可见,适宜比例的氮硫配施可提高生姜产量,改善生姜品质。


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水平不高和施肥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硼肥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达1 850 kg/hm2和7 583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为N>P>K>B;扣除肥料成本,施肥效益为N>P>B≈K。NPKB处理的各养分吸收积累也最高,缺氮和缺磷处理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各养分吸收积累。NPKB处理在产量、施肥效益、养分积累和肥料表观利用率、贡献率上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说明在安徽直播油菜栽培时,农民需改变沿袭下来的移栽油菜的施肥技术模式,推广使用新的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技术模式。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棚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针对当前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量过大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平均增产率为54.9%。在各施氮处理中,N 450 kg/hm2处理辣椒果实产量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22 560 kg/hm2和24.41万元/hm2;增加或减少30%氮肥施用量(N 585和315 kg/hm2),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出现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辣椒VC含量逐渐降低;各处理还原糖含量间无显著差别。综合考虑辣椒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环境因素,315 kg/hm2是最佳氮肥用量。


不同区域祁门红茶品质特点分析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测定香气成分及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色素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祁红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祁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醇、植醇、苯乙醛、2-己烯醛、十六酸等。这些主要香气成分的协调融合作用,赋予祁红的特征香型。祁红毛峰的香气以鲜、嫩甜为主体,而传统祁门工夫红茶则以高爽、馥郁的甜香为主体,代表了祁红不同产品种类的品质风格。不同级别(特茗、特级、一级)祁门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组成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较大。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香气的浓度与鲜爽度增加。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平均含量特级茶最高,特茗次之,一级茶最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随茶叶级别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茶汤滋味的浓度和鲜爽度也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来说,不同区域的祁门红茶,尽管其香精油总量、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生化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但其表现出的品质均符合祁门红茶的典型特征:具有祁门红茶香高味浓的品质特点,尤其是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使得各级别祁门工夫红茶的滋味均呈现出甜醇的特色。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生产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无机肥与牛粪、猪粪和小麦秸秆长期配合施用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培肥改良砂姜黑土、提升砂姜黑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2年建立在安徽省蒙城县砂姜黑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牛粪、猪粪、秸秆等不同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施对作物产量、土壤容重和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影响,评价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对砂姜黑土的培肥效果。【结果】长期不施肥处理的小麦、大豆产量持续下降,平均年降低分别为39.0和70.9 kg·hm-2,25年后产量在极低水平波动。单施无机肥或无机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小麦产量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无机肥和有机物料配施的处理与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相比均表现出增产效果,年均增产率在5%以上。不同有机物料处理间的增产效果是牛粪处理(NPK+CM)优于猪粪处理(NPK+PM),而猪粪处理优于秸秆处理(NPK+S)。小麦、大豆产量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长期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最高,增施肥料可以降低CV,有机物料和无机肥配施的处理CV低于单施无机肥处理,牛粪处理CV最小。牛粪、猪粪、秸秆与无机肥料长期配合施用能降低砂姜黑土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小麦、大豆产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可以改善砂姜黑土不良的物理性状。【结论】长期均衡施用无机肥料或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小麦产量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作物产量,降低产量变异,增强产量稳定性,作物高产稳产;能改善砂姜黑土不良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机物料与无机肥配施是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较为适宜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砂姜黑土 作物产量 小麦 大豆 土壤物理性质


浓香型产区不同移栽期气候配置及对烟叶质量特色的影响
《中国烟草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我国浓香型典型产区连年设置移栽期试验,研究了调整移栽期对不同产区烟叶各生长发育阶段气候指标和风格品质的影响以及气候指标与烟叶质量特色的关系。结果表明,(1)南方烟区(华南、赣中和皖南)随移栽期推迟烟叶成熟期温度及烟叶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等逐渐增加;北方烟区(豫中、陕南、鲁东)成熟期温度和浓香型显示度随移栽期推迟显著下降。(2)成熟期日均气温与浓香型显示度、烟气沉溢度和烟气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4.5℃是浓香型烟叶形成的一个重要气候指标。(3)南方烟区焦甜香较为显著,豫中豫南焦香明显,陕南正甜香相对突出且随移栽期推迟表现更甚。旺长期及成熟期的降雨量与烟叶焦甜香韵呈极显著正相关,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光照时数与焦香香韵相关性较高,成熟期日均温度与烟叶正甜香韵呈极显著负相关。(4)各产区烟叶质量特征随移栽期变化明显,最佳移栽期南方烟区广东南雄和江西广昌为3月上中旬,皖南为3月下旬,北方烟区为4月下旬至5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