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K~+、Mn~(2+)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积累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16
摘要:为探讨利用外源物质调控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积累的机制,以高代自交系番茄为材料,进行K~+、Mn~(2+)处理后对其果实不同转色期的番茄红素及其相关酶的基因表达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K~+处理下的番茄红素含量在果实进入半熟期后积累迅速,至完熟期明显高于对照,K~+处理下各种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番茄红素含量积累规律一致,在果实发育坚熟期至完熟期PSY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PSY2(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2)、PDS(八氢番茄红素脱饱和酶)、ZDS(ζ-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基因的表达量增加,该阶段的番茄红素含量也迅速积累;Mn~(2+)处理下果实番茄红素含量一直低于对照,其番茄红素积累迅速期在果实坚熟期至完熟期,Mn~(2+)处理下果实转色5个时期的PDS、ZDS基因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Mn~(2+)抑制了PDS、ZDS的表达从而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的积累;然而,Mn~(2+)处理下番茄果实坚熟期至完熟期PSY1、PSY2基因表达量迅速升高,促使番茄红素含量在该阶段迅速积累。本研究说明番茄果实发育坚熟期至完熟期可通过K~+调控而使该阶段的番茄红素含量迅速积累,可通过使用外源物质来调控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微量水样环境毒理学研究
《生态毒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环境水样个体水平的毒理学检测成本较高、耗时长,且检测后的水样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通过使用易于培养和观察、个体微小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利用毛细玻璃管的虹吸原理将线虫暴露于微量的环境水样进行染毒培养,实现微量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评价。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检测了暴露组线虫与对照组线虫的生殖腺细胞损伤水平、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量、氧化应激水平、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水平等生物终点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微量环境水样在个体水平的毒理学分析提供一种快速、可行、廉价的评价手段。


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商品成熟期果皮紫色(245)、绿色(246)、乳白色(247)的3份辣椒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45×246和245×247,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通过目测分级、色差仪分析测定P1、P2、F1、B1、B2、F2各单株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并应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遗传为细胞核遗传,紫-绿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混合多基因模型,即D-2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39%、91.39%和82.26%;紫-白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模型,即E-0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02%、94.34%和97.54%。表明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影响弱,在育种时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蜜环菌培养影响因子的多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探讨蜜环菌人工培养方法。[方法]研究菌材营养和pH、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下蜜环菌生长形态变化规律和生长量。[结果]pH 5.0浸泡液浸泡菌材、黑暗条件有利于蜜环菌生长;温度较高有利于气生菌丝生长,温度较低有利于菌索生长;用带有栎树、棉秸秆的混合材料作菌材培养蜜环菌,可实现发菌快、菌索多的目的。[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蜜环菌人工培养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烟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的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不同供钾能力的烟-稻轮作区稻田,研究了烟杆还田对水稻产量、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替代钾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烟杆还田(2250 kg·hm~(-2))和施钾肥(K_2O 75kg·hm~(-2))均能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钾素的累积量,其中烟杆还田配施钾肥的增幅最大,低钾(土壤速效钾含量<100 mg·kg~(-1))、中钾(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和高钾(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土壤的水稻分别增产13.3%、17.1%和13.5%.烟杆还田(St+NP)可以提高钾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但在水稻当前推荐施肥量(75kg·hm~(-2))条件下,烟杆还田配施钾肥(St+NPK)对钾肥(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无显著影响,说明当前推荐施钾量可能偏高.通过对烟杆还田替代钾肥的计算,发现还田烟杆可以替代10%~22%的化肥钾(K_2O),烟后晚稻在烟杆还田时钾肥施用可以减少7.2~16.5 kg·hm~(-2).因此在烟杆还田条件下,高钾田块可减少化学钾肥的施用,而中钾和低钾田块为稳定水稻产量和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则应保证目前推荐钾肥量的投入.


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病原的鉴定及主栽草莓品种的抗性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主要草莓种植区随机采集的18个草莓黄萎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5个菌株,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镰刀菌(Fusari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出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同时根据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可能来源于橡胶、木薯、棉花等木本植物。研制出可用于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大量制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解决了该病原菌由于菌丝生长过旺而产孢量很少的难题,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通过人工伤根接种的方法将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周后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的症状。从发病植株中重新分离获得出该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最终确定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对我国主栽的几个草莓品种进行黄萎病病圃鉴定,结果显示:枥木少女和红颜发病最重,其中红颜病株率最高,为17.79%;章姬、丰香和佐贺清香次之,而欧系和宁玉2个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较强。


安徽省沿江地区大中棚多层覆盖早熟番茄吊蔓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春季早熟番茄是安徽省番茄栽培主要的茬口之一,对市场番茄周年供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种植效益高,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早春番茄生产易遭遇冷害,目前早春大棚番茄种植多在立春(2月4日左右)后定植,5月下旬开始成熟上市。针对安徽沿江地区具有冬春季节弱光多湿、冬季受江水影响气温相对较高、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气候特点,采用简易高效的保温覆盖技术、改造保温拱棚及番茄吊蔓骨架,优化整畦方式和定植密度,形成大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