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典型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致香物质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 2016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控制土壤水分、UV-B辐射强度、气温及昼夜温差,模拟我国中部低海拔烟区和西南高海拔烟区的生态因素,研究环境对烤烟香型风格及香气前体物、致香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高温和适度缺水能促进叶片内含物的分解,类胡萝卜素的田间降解更加彻底,烤后烟叶中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浓香型风格更加显著。当环境中UV-B辐射较强、成熟期昼夜温差较大时,烟叶内含物积累较丰富,成熟后香气前体物含量增加,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低,烟叶香型风格表现为中间香。


华东三省转Bt基因棉花种植对边际水体中Cry1Ab/c蛋白残留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转基因棉花种植地区边际水体中的Cry1Ab/c蛋白残留情况,在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安徽三省棉田设置采样点,连续3年在棉花的花铃期和收获季节,对棉区地块内部及周围边际水体随机采样,进行去杂及纯化处理后,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水样中的Cry1Ab/c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在花铃期和收获季前后两周,分别在5个布控点边际水体中检出Cry1Ab/c蛋白,其中1个布控点阳性蛋白残留浓度最高达到0.4 ppb,另外4个布控点检测出的阳性蛋白量均在0.04 ppb以下;(2)距离棉田越近,蛋白检出阳性率越高,其中棉田内水渠阳性率为13.3%;(3)连续种植时间超过7年的田地周围水体中蛋白阳性率为12.4%。在所有取样时间点中,与花铃期相比,收获季更容易检测到阳性结果。这表明在转基因棉花产区,应在收获季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控,以预防和降低转基因棉花中Cry1Ab/c蛋白对边际水体的潜在影响。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Cry1Ab/c蛋白含量


分子标记在石榴上的研究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石榴的品种和种下分类相当混乱,分类标准尚未统一,给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及综合利用带来不便。该文分别介绍了石榴分类的研究进展,特别对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石榴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一株烟草秸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土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皖南地区烟稻轮作田土壤中经CMC-Na初筛获得5株纤维素降解菌,经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复筛得到一株降解活性较高的降解菌YC-2。根据该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确定Y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YC-2酶学性质进行相关研究,并分析YC-2对烟碱的耐受情况及对烟草秸秆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7天内,YC-2对烟草秸秆降解率为10.14%;酶学特性表现为最适反应温度为60℃且在15~60℃之间具有稳定性;最适反应pH为7.0,在pH 4.0~7.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YC-2在浓度为1~2 g/L烟碱中能快速生长,而在高浓度的烟碱中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菌株YC-2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相对耐热耐碱且对烟杆有一定分解作用,通过进一步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高山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高山地区栽培的辣椒品种,比较分析了5个辣椒品种在安徽省中高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植株生长情况、抗病性以及产量性状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丰椒4号果实牛角形,株型紧凑,抗风灾与抗病毒病能力强,果色好,产量高,适宜在安徽省高山地区露地栽培;苏椒12号辣椒果实大羊角形,株型中等,辣味重,产量高,可作为安徽省高山地区避雨栽培用品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长江蔬菜 》 2016
摘要:以56份茄子种质为材料,综合应用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果实大小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开展度;最大叶性状变异系数最高,其次是单果质量;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56份茄子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在选育密植型品种时利用,第Ⅱ类群可在选育高产型品种时利用,第Ⅲ类群在选育特异材料时利用。综合分析了茄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茄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分子标记辅助黄淮大豆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标准品种为对照,于2013-2015年对47份黄淮主推品种和新选育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并用与生育期相关的SSR标记Satt431、Satt215和Satt557进行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47份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归MGIV的品种数最多,有31份,占参试品种数的65.95%;归到MGIII和MGV的分别有6和10份,占12.77%和21.28%。3年均归在同一生育期组内的品种有蒙1157-1、蒙1158-1和徐9302-204等13份,占27.66%,说明这些品种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生育期比较稳定。用于辅助鉴定大豆生育期组的3个SSR标记对47份平均生育日数归属MGIII和MGV的选择效率分别为83.33%和90.00%,而归属MGIV品种的基因型较为复杂。研究发现,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96~104d,株高46.22~85.90cm,主茎节数12.20~19.04节,其中2014年参试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小。归属MGII-MGIV的大豆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期组增加而升高,但MGV则反之。本试验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生育期组的划分提供依据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