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皖豆系列高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新育成的MN 413、合豆 1号、皖豆 2 1等 3个品种为载体 ,将多项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提出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以 3个 70 0hm2 示范片和 3个良种繁殖农场为基地 ,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及示范基点的具体实施和展示 ,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夏大豆 试验示范 成果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及其相互间配粉对粉质参数影响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通过对皖麦 44、皖麦 19和豫麦 18、郑州 90 2 3等 4个品种在安徽省沿淮、淮北不同地点取样进行近红外、粉质仪检测 ,结果表明 :郑州 90 2 3、皖麦 44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品质稳定 ,表现为中强筋~强筋类型 ;皖麦 19、豫麦 18为弱筋~中筋类型。对其相互间配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表明 :皖麦 44、郑州 90 2 3与皖麦 19、豫麦 18配粉可显著提高 2个弱筋型小麦的形成、稳定时间 ,降低其弱化度 ,改善其面团易于流变的特性 ;皖麦 44与郑州 90 2 3配粉粉质参数中稳定时间提高较理论值高 ;弱筋型小麦之间相互配粉弱化度进一步提高 ,面团更加易于流变

关键词: 小麦 配粉 粉质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利用 4个小麦品种组成 11个混播群体 ,对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混播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11个混播群体平均较对照增产 2 .0 3 % ,有 2个混播群体较对照增产 5 %以上。混播产量效应大小与参与混播的品种数目及品种的冬春性有关。利用品种混播可改善小麦品质 ,使品质指标更趋均衡与合理。强筋与中筋或中弱筋品种混播可改善中筋或中弱筋品种的品质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混播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生产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生产比较试验表明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育期最长为 12 9d ,一次、二次扦插苗生育期分别为 12 0和 110d。每百株结薯数和产量以试管苗较高为 860粒 ,重 172 5 .2 7g ,二次扦插苗较低为 664粒 ,重 14 47.5 3g。试管苗早期结薯性状好 ,中后期三者差异不大。微型薯平均单粒重以一次苗最重为 2 .2g ,二次苗次之为 2 .18g ,试管苗最轻为 2 .0 1g。

关键词: 微型薯 试管苗 一次扦插苗 二次扦插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个籼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 9个籼型不育系和 9个籼型恢复系配成的 81个组合的播始历期等 5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结果表明 ,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2 6A最小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小 ;株高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2 2A最小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小 ;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丰 8A最大 ,恢复系以成恢 44 8最大 ;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18A最大 ,恢复系以镇恢 2 41最大。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不育系以K18A最大 ,恢复系以中 413最大 ;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的组合是K2 6A 镇恢 12 2、协青早A OM0 0 4和 98-12A 中 413等。各组合的超亲优势以每穗总粒数最大 ,竞争优势以株高最大。用这些亲本配组约有三分之一的组合在单株产量上能超过汕优 63。

关键词: 籼稻 不育系 恢复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20 0 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 ,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 8成~ 1.5倍 ,其他地区偏多 1~ 6成 ;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 10~ 16d ,淮河以南地区 17~ 2 1d ,显著偏多 ;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 ,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 ,加上冬春季的低温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 ,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病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发病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 ,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 ,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 ,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 5 0 %以上 ,严重度大多达到 3~ 4级 ,为历史所罕见 ,一般减产 3 0 %以上 ,严重的超过 5 0 % ,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 ,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 ;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 ,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 :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 ,同国际接轨 ,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 ;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 ,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流行 防治对策 抗赤霉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雨养烟田以肥调水技术对群体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以烤烟品种NC89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烟株长势、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腐殖酸、聚丙烯酰胺 ,烟株长势良好 ,叶面积系数大 ,散射光透过率高 ,叶分布均匀 ,形成合理的冠层结构 ;同时 ,可提高烟叶产量 ,改善烟叶质量 ,提高上等烟比例。施肥时应将腐殖酸和聚丙烯酰胺结合施用为佳

关键词: 烤烟 冠层结构 腐殖酸 聚丙烯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20 0 1年在安徽省宿州市优质试验园内进行了不同施肥因素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各施肥因素对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不同 ,硝态氮比例对产量影响最大 ,基追肥比例对均价和产值影响最大。综合考虑 ,当地最佳施肥方案为硝态氮占总化肥氮 80 % ,KNO3和K2 SO4 追施 ,采用穴施方式

关键词: 烤烟 施肥 经济性状 安徽宿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体培养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在离体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者介绍了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进而发展到生物农业的过程中 ,离体培养技术所发挥的作用 ,及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苗木快繁与脱毒 ;种质资源保护 ;遗传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融合 ;无性系变异 ;基因工程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性 ) ;人工种子

关键词: 离休培养 现代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型西瓜新品种“春艳”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小型西瓜新品种“春艳”是由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杂交 1代西瓜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 ,特征特性 ,试验示范、种植情况及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小型西瓜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