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太平湖放养与池塘养殖鳙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比较安徽省太平湖水库放养和池塘养殖鳙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太平湖放养鳙肌肉水分(78.42%)、粗脂肪含量(0.78%)均低于池塘养殖鳙(80.09%、1.40%);太平湖放养鳙的粗蛋白含量(18.71%)高于池塘养殖鳙的粗蛋白含量(17.38%);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别。2个群体均含有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7.62%、16.66%,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14%、6.68%,占总氨基酸的40.52%、40.10%;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48%、6.13%,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78%、36.79%;而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05、78.36。根据氨基酸评分,水库放养和池塘养殖鳙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缬氨酸;根据化学评分,色氨酸为2个群体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分别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2个群体分别检测出16、15种脂肪酸,太平湖鳙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6.06%)低于池塘养殖鳙肌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9.2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33.02%)、二十碳五烯酸含量(12.37%)、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5.55%)均高于池塘养殖鳙(31.01%、9.31%、4.58%),而饱和脂肪酸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太平湖水库放养鳙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关键词: 太平湖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风味蛋白酶制备蚕蛹蛋白多肽的工艺研究

中国蚕业 2017

摘要: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资源,蚕蛹蛋白多肽分子量更小,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以裸蛹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新鲜、无污染的蚕蛹为研究基础材料,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脱脂后得到蚕蛹粗蛋白,选择市场价格低廉、反应条件温和、酶解产物品质高的风味蛋白酶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蚕蛹蛋白多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蚕蛹蛋白酶解制备蚕蛹蛋白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料液质量浓度111g/L,酶解液pH值6.0,酶用量750U/g,此条件下水解度(DH)达到30.12%。

关键词: 蚕蛹 蛋白多肽 风味蛋白酶 酶解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用家蚕品种皖广三号

中国蚕业 2017

摘要:皖广三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家蚕品种。介绍了皖广三号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表明:皖广三号体质强健,耐粗食,适合粗放型省力化饲养,解舒好,丝质优,尤其适合长江中下游蚕区夏秋季饲养;该品种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可利用日系暗化型(mln)灰黑蛾品种与中系常规白蛾的蛾色识别纯对,使杂交率在99%以上。

关键词: 家蚕品种 皖广三号 夏秋用 杂交率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绿馨园生态种养农业循环模式及效益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以淮南市绿馨园农业循环园区为例,系统地对种植、养殖、沼气以及农业种植(秸秆)-麻黄鸡养殖-粪污-沼气发酵-沼渣沼液-农业种植资源循环再生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种养模式解决了面源污染等问题,将大力带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种养一体化 循环农业 效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该文阐述了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同时全面概述了绿色防控技术及原则。针对当前实施绿色防控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设施园艺环境调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分析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在介绍江淮地区环境特点和设施园艺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设施园艺调控的3大因素分别是温度、通风性和光照,总结环境调控装备关键技术,针对其中难点提出建议和对策。通过对设施园艺调控关键技术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建设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江淮地区 设施园艺 调控装备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北方蚕业 2017

摘要:以桑叶总黄酮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对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检测分析桑叶总黄酮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能力来研究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总黄酮体外总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溶剂乙醇质量分数70%,料液质量浓度30g/L,提取温度80℃,优化后的桑叶总黄酮提取率达到33.97mg/g;不同桑品种的桑叶总黄酮提取液均对自由基ABTS~+·和DPPH·有清除能力,但不同品种间的清除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昌盛、湘桑7920、佛堂瓦桑、鲁插1号有较强的ABTS+·清除能力,清除率在90%以上,皖桑2号、鲁插1号、湖桑199有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清除率在90%以上,表明桑叶总黄酮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关键词: 桑叶 总黄酮 正交分析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的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稻鳖鱼生态种养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对稻鳖鱼生态环境调控、种养期间管理、稻鳖鱼质量控制及产品质量追溯是一种新的养殖技术。该文探讨了"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融合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产品质量溯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物联网+稻鳖鱼"生态种养模式,鳖鱼增重率分别达113%和119%,单位产值和纯效益分别为水稻单作的3.1倍和3.6倍;利用稻鳖鱼鸭等生物间共生关系,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改善了稻田种养生态环境;采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种养到零售终端相关信息的正向跟踪和零售终端到种养相关信息的逆向溯源,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目标提供支撑。

关键词: 物联网+稻鳖鱼 生态种养 融合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感水稻6173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水稻和稗草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考察化感水稻品系6173内生真菌的生物学功能,采用6173分离出的12株内生真菌对非化感水稻93067和稗草进行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以常规萌发生长的水稻及稗草幼苗为对照,研究真菌发酵产物对两者萌发率、茎长、鲜重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株内生真菌中,7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水稻萌发起促进作用,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可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其中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发酵液效果极显著。然而11株真菌的发酵产物对稗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燕麦镰刀菌发酵液抑制效果极显著;试验组中塔宾曲霉、粘红酵母发酵产物均显著抑制了稗草的生长。初步筛选促水稻生长和抑制稗草作用明显的燕麦镰刀菌、塔宾曲霉和粘红酵母,其发酵产物都能显著降低稗草种子的脂肪酶活性。与对照相比,萌发24 h时,粘红酵母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82.61%;萌发96 h时,燕麦镰刀菌和粘红酵母菌处理稗草种子可使脂肪酶活性下降30.88%和36.50%。此外,塔宾曲霉和燕麦镰刀菌发酵产物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燕麦镰刀菌能降低稗草幼苗的SOD、POD活性;同时塔宾曲霉能显著降低稗草幼苗POD活性。综上,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出的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普通水稻品种促生长和抑制作用并存,但对稗草主要是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途径实现。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化感水稻 稗草 脂肪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滁州市养猪场粪污中重金属残留及风险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采集滁州地区6个养猪场粪污,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粪污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猪粪中铜的形态分布,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养猪场猪粪和废水分别还田时重金属产生的生态风险,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集约化养殖场饲料及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农家养殖场猪粪中的重金属含量。猪粪、饲料中主要含有Cu、Zn、Al、Fe、Mn、Cd、As、Cr等8种重金属。在猪粪、饲料中,Cu、Zn最多,As、Cr、Cd较少。猪粪中铜的形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废水处理工艺对重金属有明显的消减作用,厌氧-好氧联用技术的效果优于厌氧处理。总体来说,养猪场粪污还田生态风险指数(RI)均<150,使用该猪场粪污肥田不会引起重金属污染问题,但仍应加强对养猪场猪粪的处理。

关键词: 重金属残留 生态风险评价 粪污资源化利用 养猪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