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
2002
摘要:研究了杀菌剂药剂稀释方法、药液保存时间对杀菌剂平板法生物测定稳定性的影响。表明 ,药剂以 2 / 3的比例系列稀释时多次测定标准差最小 ,表现最稳定。井冈霉素溶解于水冰箱保存 14d ,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活性基本不变化 ,说明这种药剂在溶剂水中较稳定 ;福美双以丙酮溶解后降解速度较快 ,第 0天 ,EC50 =1 7394 ;第 13天 ,EC50 =5 6 2 2 4。
关键词:
杀菌剂
稀释方法
保存时间
稳定性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用Eberhart Rusell模型等统计方法 ,对Ⅲ优 98在安徽省联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Ⅲ优 98产量稳定性好 ,各试点间的差异小 ,对环境适应性较广
关键词:
Ⅲ优98
区域试验
稳定性
产量性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利用 1998~ 2 0 0 1年淮北片春性组和半冬性组小麦区试结果 ,对皖麦 44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皖麦 44和对照种豫麦 18、皖麦 19的主要农艺性状 ;研究了皖麦 44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 ;对产量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皖麦 44既具有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皖麦 19、豫麦 18的优点 ,又克服了其相应的缺点 ,集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于一体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皖麦 44高产的关键是确保穗数 ,稳定粒重。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4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结构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皖棉10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为全面综合评价皖棉10号新品种,采用灰色多层次评判.从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生育性状三个方面评判和综合评判,表明皖棉10号超过对照泗棉3号及其它参试品种,关联度为0.8384,最接近于理想品种.
关键词:
皖棉10号
丰产性
稳产性
灰色系统
综合评判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常规棉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棉区增产幅度大于沿江棉区,经灰色加权关联度评定.其综合经济性状(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在现最好,值得在安徽省棉区进一步扩大试种和发展。
关键词:
皖杂40F_1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棉花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棉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早熟或中熟类型。
关键词:
棉花
数量性状
丰产性
稳产性
早熟性
《江西棉花
》
1992
摘要:本文根据1989~1990年度安徽省不同生态棉区的5个棉花新品种试验的有关产量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旨在对当前这几个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作出评价,从而为其合理利用和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及更高产量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近几年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要想产量超过泗棉2号10%以上,其育种目标应确定为,在保持单株结铃性、单铃重与泗棉2号相当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衣分;在选择策略上,应加强对衣指选择,以利产量与纤维品质协调增长。
关键词:
棉花品种
产量性状
遗传相关
稳定性
育种目标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试验除用相关系数外,初次试用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统计分析了12个南方稻区代表性的中籼品种在不同播期下,气温与垩白率的关系,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
日均温
垩白率
稳定性
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