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季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对气象产量的影响
《气象与环境科学 》 2020
摘要:利用1971—2017年安徽省77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及1971—2014年70个市县夏玉米产量资料,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10℃积温、降水量变化特征及气候资源变化对夏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7年安徽省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太阳总辐射呈显著(P<0.01)减少趋势,减幅分别为67.3、65.4和66.8 MJ·m-2·10a-1;空间上太阳总辐射总体呈纬向分布,高值区位于淮北北部。夏玉米生长季≥10℃积温和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P>0.05)。其中,≥10℃积温淮北、江淮和江南地区增幅分别为19.1、16.9和19.5℃·d·10a-1,积温高值区分布于沿江一带,不同区域≥10℃积温基本能满足不同熟性玉米生长发育对热量条件的需求;降水量增幅分别为14.0、12.7和21.5 mm·10a-1,降水丰富地区位于江淮西部和江南地区。降水量是影响淮北和江淮地区夏玉米气象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和≥10℃积温对夏玉米气象产量影响不明显。气候资源变化对淮北地区夏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显著(P<0.05),对江淮地区的影响不显著(P>0.05),江南地区夏玉米气象产量受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综合影响极显著(P<0.01)。
皖西白鹅对三种常用能量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研究
《中国家禽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皖西白鹅对玉米、稻谷及麸皮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288只56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于84日龄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d,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 显示:玉米、稻谷和麸皮平均SIAAD分别为89.31%、71.72%、74.67%,且玉米SIAAD显著高于稻谷和麸皮(P<0.05);玉米SIAAD分别为:赖氨酸(Lys) 84.64%、蛋氨酸(Met)76.57%、苏氨酸(Thr)88.31%、缬氨酸(Val)87.12%、亮氨酸(Leu)94.61%、异亮氨酸(Ile)84.84%、苯丙氨酸(Phe)94.17%、组氨酸(His)91.05%和精氨酸(Arg) 96.94%;稻谷SIAAD分别为:Lys 53.84%、Met 73.81%、Thr 58.63%、Val 68.43%、Leu 57.30%、Ile 58.91%、Phe 67.99%、His 77.24%和Arg 82.68%;麸皮SIAAD分别为:Lys 67.04%、Met 64.13%、Thr 65.78%、Val 75.35%、Leu72.88%、Ile 76.27%、Phe 79.90%、His 77.35%和Arg 84.20%.研究结果为合理配制皖西白鹅低氮饲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皖西白鹅 玉米 稻谷 麸皮 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不同叶龄喷施金得乐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明确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化控剂金得乐的对茎秆特性的影响.[方法]在6叶龄至抽雄期内喷施450 mL/hm2金得乐对水225 kg/hm2,研究不同叶龄期喷施化控剂金得乐对玉米不同节间长度、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6叶龄喷施金得乐显著缩短基部第5~8节节间长度;7~11叶龄前喷金得乐均能显著缩短第5~13节节间即穗下节间长度,随着叶龄的增大,喷施金得乐主要影响上部节间的长度,至18叶龄喷施金得乐显著缩短穗上部节间长度.产量、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随喷施叶龄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产量与第7和第8节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6~8叶龄喷施金得乐为喷施化学调控剂的安全时期.
皖北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2017年在安徽省的3个市(县)开展7个点次的机械粒收试验,并对其中5个点次试验进行机械粒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破碎率均值为9.12%,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中规定的子粒破碎率≤5%的标准;杂质率均值为3.37%,略高于≤3%的国标标准;总损失率为1.74%,低于≤5%的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偏高是目前安徽省皖北夏播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子粒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是造成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迟收获期至10月10日以后,参试品种中超过9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可以下降至28%以下。
玉米抗黄曲霉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构建及应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8
摘要:为构建快速有效的玉米抗黄曲霉菌的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本研究分别对5个递增的黄曲霉菌孢子浓度和3种接种方式进行对比优化,建立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在孢子浓度为1.0×10~6 c/mL浓度的抗性能力最准确,使用螺旋定量接种法避免造成发病菌圈重叠等缺点,利用病情级别与黄曲霉毒素B1积累量的正相关模型有效预测玉米自交系对黄曲霉的抗性能力。螺旋定量鉴定出自育重组自交系后代群体中抗性自交系8个,中抗性自交系9个,实现了抗黄曲霉菌玉米自交系在田间环境的高通量鉴定,结果准确性高,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著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著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抗、感玉米幼苗玉米蚜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抗、感玉米幼苗在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后不同时间(0 h、24 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和抗蚜品种郑单958三叶期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5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接种蚜虫时间的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蚜虫后24 h时,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到最小值,其中郑单958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于蠡玉16;在接种蚜虫24 h时,两个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其中郑单958的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低于蠡玉16,郑单95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幅度大于蠡玉16;在整个时间段内(0 h、24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抗蚜品种郑单958对照组。因此,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关系,抗性高的品种下降缓慢,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含量低的品种抗性较高。在蚜虫为害过程中,两个玉米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两个玉米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现不一致,郑单958的PPO活性随玉米蚜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蠡玉16的PPO活性随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感蚜品种蠡玉16的SOD、POD、CAT和PAL活性升高率一直低于抗蚜品种郑单958;蠡玉16的PPO活性接种蚜虫前期高于郑单958,到了接种蚜虫后期则低于郑单958。说明SOD、CAT、POD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前期(0~24 h)抗蚜的主要因素,PPO、PAL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后期(48~96 h)抗蚜的主要因素。
玉米SSR技术引物数据库搜索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摘要:本研究项目是利用SSR技术,为目前的品种鉴定真伪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使用引物对目的 DNA进行PCR、毛细管电泳技术等获得扩增DNA的玉米多样性,维护大多专利者的权利。创建玉米SSR技术引物数据库,可以检索其引物序列,查找对应其扩增的DNA序列,也可以对玉米多样性进行查找。其中查找到的种质信息,利用玉米引物数据库db_database2以及NCBI中BLAST进行比较,与所要做鉴别的品种进行序列对比,通过各碱基的校对,辨别检验品种的真伪性,最后用本项目设计的数据库中的专利权信息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对玉米品种侵权问题进行处理。同时本论文研发的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查询功能,对数据的添加、删除和更新操作简便,也具有较高潜在的应用价值。
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太和县(TH)和东至县(DZ)研究了氮肥一次穴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探讨夏玉米一次施肥的适宜深度,为夏玉米机械化精准一次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设对照(CK)、深6 cm(D6)、深9 cm(D9)、深9 cm+12 cm[D(9+12)]、深12 cm(D12)、深12 cm+15 cm[D(12+15)]、深15 cm(D15)一次穴施7个处理,肥料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80 kg/hm2。太和和东至点不同深度穴施尿素处理下夏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太和的产量为东至的1.3~1.5倍;两个试验点尿素12 cm深施(D12)比6 cm深施(D6)和15 cm深施(D15)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6%和6.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D12处理为最高,并且东至点D12处理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D6和D15处理。施肥深度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两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12 cm深施氮肥表观利用率比6 cm和15 cm深施分别提高9.6%和10.4%。安徽夏玉米尿素一次施用的适宜深度为12 cm左右。